CNML格式】 【 】 【打 印】 
對王勇平離職的未競之問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8-19 13:18:23  


7月24日晚,“7.23”甬溫綫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新聞發布會上,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鞠躬道歉。
  鐵道部發言人王勇平被停職,他是帶著“奇跡”、“反正我是信了”等“名言”走的。在輿情的烘烤之下,王勇平離職了,他的離職雖有些“大快人心”,但還是給人一種危機公關的感覺。有些問題並不能因為王勇平的離職而被遮蔽。

  有人說王勇平不適合做發言人工作,其實不然,王勇平是來自中國最早培訓班號稱“黃埔一期”的資深新聞發言人。資深新聞發言人犯低級錯誤,王勇平不是個例,而是目前中國發言人的一個通病。如前教育部發言人提出的“名校生養豬論”,衛生部前新聞發言人毛群安提出的“建立記者黑名單”等。

  有人將新聞發言人進行了簡單歸類,有無可奉告型、照本宣科型、自我辯護型、惱羞成怒型、感情錯位型。不論哪種類型,不外乎兩種成因:一是發言技巧問題,二是發言理念問題。而理念恰恰是新聞發言人的發聲之本,只要尊重真相、以人為本的理念不跑偏,偶有言差語錯,公眾尚可理解;反之,倘若理念出現偏差,再高超的發言技巧,也經不起輿情的考驗。

  近年來,國家非常重視對新聞發言人的培訓,有些培訓班還邀媒體記者出席,進行現場模擬,提高發言人的應變能力和發言技巧。很多發布會現場,記者刁難發言人的場景並不多見,發言人只需照本宣科就行了。一旦有記者“刁難”,則會把有些發言人“刁”成了惱羞成怒型。

  可見,新聞發言人不僅需要發言技巧的培訓,更需要發言理念的提升。這不僅僅是新聞發言人個人層面的問題,更是新聞發言制度層面的問題。畢竟,任何一位新聞發言人都離不開他所“代言”的集體語境。如果沒有尊重真相、以人為本的制度作為支撐,再資深的新聞發言人也擺脫不了“該不該說、能不能說”的兩難境地。事實證明,如果不對現行發言制度背後的發言理念作深刻反思,不用制度糾偏,只局限於個案處理,說不定在哪一天哪個發布會上還會驚現下一個王勇平。(時間:8月18日 來源:燕趙晚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