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0日,兩名特警在成功處置劫持案後撤離現場。 |
南京發生劫持人質事件,最初的報道和過去新聞沒什麼兩樣。大家先得知,警方成功處理,人質成功獲救,歹徒被制服。事件繼續曝光,事件有了起伏,兩名人質中,有一名人質被誤傷,臉頰被子彈穿透;而劫匪只是頸部有“擦傷”。
真相不是警方主動公開的,而是記者像擠牙膏一樣慢慢擠出來的。民眾議論嘩然在情理之中。一者,在公共場所抓捕殺人嫌犯“打草驚蛇”,行動也許值得商榷;二者,總共只開了兩槍,一槍誤中人質,另一槍也有失准頭,慶幸的是沒有造成惡劣的後果。如果從事件處置的過程而不是結果看,這次行動不能算是成功。對此,有人調侃說歹徒比較“仁慈”。
但是,失誤其實只是公眾不滿的表面原因。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連奧運射擊比賽都可能脫靶,在處置劫持這類對心理素質有較高要求的事件中,誰也不能擔保萬無一失。關鍵是,有了錯誤不能捂著,這既不利於糾錯,同時,也不利於保護受害者的權益。事實上,如果警方連人質受傷的問題都拒絕回應,那麼,如何能保證受傷人質的權益得到維護?
公眾並不是一個非理性的群體,如果警方事後能坦率地承認錯誤,及時公開有關信息,不是藏著掖著,反而能得到公眾的理解甚至尊敬。可惜的是,南京警方為了隱瞞解救人質行動中的失誤,幾乎是出自本能,轉而“劫持”了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