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就難以解釋,何以圍觀者寧可站一個小時,也不願打報警電話?打個報警電話,不會承擔法律風險,這跟所謂“彭宇案”的惡劣社會影響難以扯上關係。
再以9月2日有上海老人在尚文路摔倒來說,有網友把此事圖文並茂地發到網上,指“許多路人竟視而不見,不肯相助”,“大約過了10分鐘才有路人報警”。且不說這圍觀的10分鐘是否描述準確,是否算拖延,只想問問:那位拍照片的網友當時在做什麼?
做“好人”,還是做冷漠的“壞人”?對這個問題,我們有選擇的權利。比如有上海爺叔跳到同裡的河裡救人,還有上海爺叔在張家界用針灸搶救暈厥的病人,其中風險比疑似“彭宇案”的風險大得多,但他們還是挺身而出了。
我們未必個個要做舍己救人的英雄,但在不將自己置於風險中的前提下,我們還是能幫到別人的,比如通知家屬和報警。關鍵在我們是否有一顆最起碼的善心。也許“彭宇案”只是一個借口,榨出我們“皮袍下的小”來。彭宇,彭宇,幾多冷漠假汝之名?(時間:9月5日 來源:東方早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