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知道站在一個完整草案上的討論和修正,其修正幅度是極其有限的。如同架起一座高樓後,雖然可以說還需要有關部門討論驗收、質檢才能使用,但是現實中的主要框架和總成都已生米熟飯,其修正和改良的幅度是極其有限的,推倒重來的概率更是微乎其微。
歷史多次證明,諸多草案和成規之間有著高概率主體內容的相似。
讓乳企自己起草約束自己的國標章規,從另一個角度也反映了乳品行業“有關部門”的監管缺失。不清楚這些養活了大量公務員的有關部門是缺乏起草討論稿的內行,還是忙於更要緊的事務而懶得搭理這些民生“小事”。
新聞調查顯示,不僅是乳業,國內食品行業內很多國標的起草都是發端於企業自己給自己寫的“紀律規章”。這會不會食品業近年來總是事故不斷,讓“有關部門”很不省心的重要原因之一呢?我不知道。
悖論的邏輯必然會導致荒謬的結果。幸運的是,好在目前我們還沒有把監獄關押的安防標準讓犯人們來起草;橋梁安全質量的國標還沒有由施工單位來起草;海關商檢的入境標準還沒有由走私者來起草;精神病人的分裂標準還沒有由精神病人來起草。(時間:12月1日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