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也有其必然。像蒙牛這樣的行業巨頭,成批的收購和自建牧場本不是問題,相信其也知道自用牧場更便於監測控制奶源成分,只不過,在沒有三聚氰胺危機之前,出於成本和利益的考慮,其選擇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在“毒奶”吞噬了那麼多孩子的健康之後,知道婁子越來越大、單靠遮醜式的公關已不能堵住公眾悠悠之憤與恨的時候,才被逼以批量複制牧場的形式,來推行所謂“放心奶工程”。可非自覺的解圍折射出一種僥幸和懈怠的心態,這讓企業自身始終只能“被逼著前進”,不肯主動去嚴以律己和發現並解決問題。而黃曲黴毒素事件的驟然曝出,無疑是對這種“事前質檢靠邊站,事後割肉買安全”的滯後式自我救贖弊病的沉重注解。
以自建牧場為例,並非所有權歸己所有,便可以對奶源安全高枕無憂,一個現代化的牧場從乳牛引進、養殖方式到飼料構成、擠奶管理乃至廢物淨化等每一個環節,都和最終消費者入口的牛奶是否純淨健康息息相關。這次黃曲黴毒素事件如是飼料發黴所致,那麼,這種飼料又是因何發黴呢,是偶發的,還是飼料保管採購出現了疏漏?是只有這一批次產品,這一個牧場存在這個問題,還是其他牧場也存在類似隱患?這些接連而至的疑竇無一不在重重叩擊著消費者的心實現牧場自建之後又該如何確保奶源安全?
爛俗的道理往往就是最淺顯的常識,只不過因為許多現實的誘惑令其蒙塵。蒙牛作為一家年盈利數十億元的巨無霸企業,曾一度讓人對其成為讓國人引以為傲的模範民族企業充滿遐想。然而,接踵而至的OMP門、毒物門、水軍暗戰門,卻讓這一行業巨人越來越出離人們美好的願望。紓解黃曲黴素毒素困局,需要蒙牛以自我斷腕的決心和勇氣,來平抑狂熱的謀利衝動,為自己來一場重新輸入道德血液的刮骨療毒。(時間:12月27日 來源:上海金融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