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票”,無疑是這兩天最熱門的詞語之一。對於外界質疑,郵票的設計者陳紹華先生回應稱,“選取蟠龍造型,正是希望凸顯中國作為世界大國的崛起,帶給人民的精神氣度。”它的威猛有力,代表了中國自信。但從目前的民意反饋來看,顯然這個美好的初衷,並未得到最廣泛的公眾認可。
凱迪網友“目田光誠2”的觀點頗具代表性:從社會心理層面看,中國傳統文化習俗講究的是祥和喜慶的氛圍,而在新年伊始發行這枚張牙舞爪的龍票,多少有點不合時宜,顯得殺氣騰騰,有違吉祥和美的節日氛圍。
這是一個頗為主流的看法,自是值得尊重。不過,節日心理上的不適感,可能還代替不了其他層面,特別是這枚郵票美學上所傳遞的內涵。知名文青集散地豆瓣網網友“髑髏地的愛”就認為,龍這個東西,本就是一個虛無縹緲的圖騰化神話符號,在一個現代社會,面對前現代時期的圖騰崇拜,本就該以祛魅的方式消解此前的神聖話語和精神權力格局,哪能假借上古時代威脅性、侵略性的圖騰來彰顯武威呢?這完全就是一種和現代性背道而馳的蒙昧之路嘛。
這顯然是一種更具深意的洞見,毫無疑問,在有著現代權利意識的民眾看來,以威龍利爪來代表國家自信,本身便不乏錯位乖謬之處。
這或許也正是網絡上幾個壬辰龍票的替代方案更受歡迎的原因,其中一個萌勁十足的小龍人,甚至連此輪龍票設計者陳紹華本人都表示贊嘆,“您的大作使僵龍生輝,聲色俱全,高!”
不過,亦有評論指出,對於龍票的理解,更多的還是回歸郵票文化,並同時兼顧社會習俗流變和文化變遷,而不應承載過多的社會、國際政治等方面的涵義。基於此,人民網網友“李曉亮”指出,現代社會,早已進入到價值觀輸出、核心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的階段,不管是傳統習俗還是現代風格,自信來自何處早已不言自明,靠一枚郵票去“代表中國自信”,也許只是表錯了情。(時間:1月6日 來源:東莞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