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建國說,國企改革是一個貫穿改革開放全過程的話題,特別是近年來,整個社會都在講“國富民窮,國進民退”的話題,他很早就予以關注,並為此做過調研,寫了一系列文章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緝刊》、《環球時報》和《中國改革報》等報刊上。
他透露,為國企說話的文章其實很難發表,最近幾次,雜誌社答應得好好的也反悔了。“如果真為某些利益集團服務,文章應該很好發表才對。”
炒作自己,還是揭露真相?
當杜建國28日成為全國媒體都想抓住的新聞人物時,有人說他“的確成功了”。
在微博,一些人質疑杜建國此舉完全是為了炒作自己,根本不是為了要打破什麼話語權壟斷和揭露真相。
而面對南方日報記者的採訪,杜建國反駁說,這樣的判斷是毫無道理的。“我以後會陸續把自己的研究文章發表在博客上,以供大家閱讀研判。”
回憶起日前在佐利克行長面前抗議的那一幕,他解釋為是自己站在堅實的學術研究基礎上的“衝冠一怒”,“在一個嚴肅的學者面前,世行那些人都是一群有權勢的騙子,根本不值一提,我若不是為大多數中國人的利益著想,根本不屑於搭理他們,更不會想借世行來出名。”
杜建國對記者說,現在的輿環境很糟糕,話語權都被一些真正的利益集團壟斷了,想為國企說話很難。
杜建國說他選擇為國企說話,基於以下一些事實:
一是,國企老老老實交稅,已是對中國最大的貢獻,這保證了政府財政的充盈,這一點即使有同等資產、同等就業人數的民企都做不到。大多數民企都在想盡辦法地偷漏稅。政府要改變民生、辦大事,都得花錢。現在我要問誰交稅最多,答案肯定是國企,尤其是央企。
二是,除了交稅,國企也在向國家上繳部分利潤。民眾普遍有誤解,國企剩下的利潤都給管理人員私分了。事實上,這種情況不是沒有,而是被誇大了。多數情況下,企業留著錢,是出於保運轉和擴大再生產的需要。中國經濟要保持高速增長,每年的投資都很大。表面看來,國企的收入很多,實際上其投資壓力非常大。對於國企有哪些錢沒花好的,這個可以先調查,再就事論事。
三是,國進民退是個偽概念。事實上,很多方面,政府對私企更好。譬如,在央企參與房地產開發的問題上,媒體曾群起攻之,後來政府迫於輿論壓力不得不下文要求央企退出。按理說,在市場經濟下,誰都可以來投資。但事實上,國企面對的條條框框和不自由、不公平,比民企多。
輿論怎麼看杜建國?
杜建國的“激情表演”引起了會場的一片騷動。然而,首當其衝的世行行長佐利克,卻顯得格外淡定。他不僅沒有為這個不速之客表現得大驚失色,反而一直在座位上仔細聽著譯員對杜建國言論的同步翻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