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佛山高明區“最牛局”竟有14位副局長……3月12日,網友“dws0757”的一條網帖爆出所謂“佛山最牛的局”這一內幕的暴露,源自該區3月8日的一條人事任免通知,被任命的14名副局長,都是原高明區市場安全監管局的副局長,而這個局,正是2010年高明區大部制改革的產物。(3月13日《廣州日報》)
一個局竟有14個副局長!這的確超出了不少人的想象力,面對公眾的指責,高明區組織部卻感到很委屈——之所以有這麼一堆副局長,還不是大部制改革惹的禍?據了解,大部制改革前高明區有32個局,而改革後合併成了18個局。機構少了,如何安置被砍掉的局的大小領導們,卻成了大問題。他們既沒犯錯誤,又不到退休年齡,不能降職降級,也不能辭退。於是,這些局長副局長們搖身一變,就成了新局的副局長。
不過,委屈歸委屈,高明區組織部門將“一個局14名副局長”的原因賴到大部制改革頭上,肯定說不過去。眾所周知,大部制是個好東西,是現代政府管理實踐所證明了的更為先進高效的組織結構形式,它將有力地促使政府機關轉變職能,抑制政府部門機構重叠、多頭管理、協調困難等問題的產生。現在,大部制改革已經在中央國家機關大範圍推廣,從中央逐步推廣到地方也是大勢所趨。
在這種情況下,不少地方政府也開始了大部制改革,並出現了“深圳模式”、“成都模式”、“順德模式”等多個模型。不過,在大部制改革的過程中,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尤其是各個被撤並部門的領導們的利益,如何安置富餘工作人員,成為第一大難題。在大多情況下,出於快速穩妥推進改革的需要,各地一般採取繞過人事這一障礙,由易到難,先把機構減少,然後多設副職,增加科室編制,於是,大部制成了“大拼盤”。佛山市高明區一個局有14名副局長,恰是這種改革思路之下的極端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