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下事業單位這個制約著社會發展和公平實現的“硬骨頭”,乃是大勢所趨。很顯然,從“指導意見”來看,國家層面已經有了勢在必行的決心。但成功的改革僅有決心和勇氣是遠遠不夠的,其魄力更是來自於改革環境的相對成熟和改革目標的明確。從目前的境況來看,無論是行政體制還是市場機制,或者是公益環境,這些事業改革後安置和流向的領域,都有著很多不完善的地方,而這些,恐怕才是“頂層改革設計”走向實踐最大的阻力來源。當然,這並不是說環境不成熟就不進行事業單位改革,而是在改革的進程中應該避免單兵突進,應該以此為契機,推動與之相關的政治、經濟、公益、收入分配、社會保障等多領域的改革。當事業單位改革不再處於孤立的改革環境中,這場改革才能更加從容順利,才能避免莽撞和冒進製造出改革的後遺症。
3000多萬“事業人”的命運轉身值得我們關注,但更應該關注的是:事業單位改革的風浪過後,曾經存在的灰色空間是被徹底驅散,還是分流隱藏到行政、市場、公益等分類改革的領域中陰魂不散;是形成新的利益格局和利益群體,還是創造更多的公共價值;是留下改革後遺症,還是實現“頂層設計”的改革預期。(時間:4月18日 來源:重慶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