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國外也有機場建設費,那是我們稅費觀念不分所致,國外的叫做機場稅,而且多是向乘坐國際航班的乘客徵收。因為能夠乘坐國際航班的一般都是富裕階層,對他們徵稅在很大程度上是為了起到收入調節分配的作用,以補貼那些貧窮者。而且,稅的徵收是經過廣泛討論的,並且接受財政預算的監督。即使我們現在的預算監督並不是那麼的詳細和公開,但比起由相關利益部門自己關起門來花要好很多。事實上,機場建設費20多年來爭議不斷,不斷有人大代表學者呼籲取消,很大原因也在於其不透明。
很多發展之初的權宜之計,不能當做是“存在即合理”,不能當做是成功經驗而死死抱住不撒手。無論是機場建設費還是民航發展基金,都是憑著一個文件向老百姓伸手要錢,是民航部門的壟斷收費。現在的情況是,拿公眾的錢去補貼具有利潤動機和營業手段的機場運營方,讓機場方面對這部分錢產生依賴,也無法核算其真實的經營績效,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機場對資金的濫用。
原本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通過商業競爭可以得到優化和提升的領域,非要通過行政和計劃手段來為之保駕護航,導致的結果就是商業企業“政商化”,離開政府的政策背書就活不了,有政府幫襯著日子就過得風生水起,使得企業的服務水平、責任意識大打折扣,因為意外之財來得太容易,因為遇到困厄還可以找市長,怎麼還會有心思去發展自身的競爭力呢。(時間:4月19日 來源:北京商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