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在市場,公務員在官場,如果政府要求官員為企業招工做一些服務工作,似乎“未嘗不可”;但,令公務員“招不到人,只能自己人去”,這種“頂工”,實在是用錯了藥。
招工難,某種程度上,也是市場上的一種“病”。醫治此“病”,首先要搞清楚病因何在;而在我看來,這種招工難,或因為人力資源有限,或因勞動力成本升高而使得企業仍以低工資招人,或因物價高漲使得勞動者對工薪水平的期望值抬升。
如此,若真要對症下藥。就企業而言,應想辦法提高大家的薪資水平,以吸引“人往高處走”;就政府而言,應下決心治理包括房價在內的CPI高漲,並在“食、住、醫、行、學”諸方面讓老百姓承受得起;從而,企業工薪水平盡可能地求高,物價水平上盡可能地求低,讓“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和諧地“手拉手”,這才是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現在倒好,你政府承諾為企業招工,企業便放心大膽地將工薪水平壓得低低的,反正,“天塌下來,有大個子頂著”。更糟的是,企業招工難,最終竟然“讓公務員頂工”;俗話說一個蘿蔔一個坑,你這叫公務員去“頂工”,公務員的活誰來幹?難道不會讓“頂工”的公務員“種了別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
下令“公務員為企業頂工”,在市場經濟的今天,這還是計劃經濟的做派,政府為企業服務也不能不講規矩原則。(時間:4月30日 來源:楚天都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