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清華大學法學博士生王進文微博爆料:“山東省國土資源廳一把手正在清華大學法學院讀博士,但從未見其上課。”2日,該院黨委副書記廖瑩證實,徐景顔廳長確實是該院在讀博士生,但並非全日制博士生,而是“論文博士”。(5月3日《新京報》)
不論碩士研究生,還是博士研究生,本分都是跟從導師做研究,習得獨立進行學術研究的能力,而研究成果,自然也就是論文。交不了論文,答辯過不了關,都是畢不了業拿不到學位的。還何來多此一舉的“論文博士”?
根據廖副書記的回應,所謂“論文博士”,與全日制博士生的區別(除了名目上的不倫不類),其一就是,不需要經過入學統考;其二,入讀的非政府官員即國企人士,當然,也正是不需入學統考,給大開了方便之門;其三,“上課均是在周末上課”,也就是特殊對待,由導師給開小灶。雖然據廖副書記稱“達不到要求是不能畢業的”,但是否果真“寬進嚴出”,也就只有天知道了。
廖副書記稱:“不是只有法學院才有,學校招收這種類型的博士也有二三十年了”,但已有相當長的招生歷史,並不能說明就是合理的,正常的,而反倒證明在偏離常識的道路上已走得很久,在背離學術規律、教育規律的歧途上已走了太遠。至於“其他學校也有”,又豈應“五十步笑百步”,甚至拿別人的錯誤來論證自己的“正確”? 而事實上,鑒於清華在國內高校中的拔尖地位,如此做法,負面效應更大,可謂帶了壞頭!其實,近年華中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等高校成批成批清退的,也正是這類非官即商,而又不能如期完成學業,擠占學術資源的所謂“博士生”。
既然徐景顔廳長能者多勞,一身二任,既要做行政管理,又要做學術研究,那麼評判標準,自然也就應兩套:一是關乎本職的政績,二是關乎志趣的學問。那倒要看看,徐景顔廳長到時能交出怎樣一副“答卷”,可千萬別是秘書代筆,又或旁人捉刀,又或不能如期完成論文答辯,而被狼狽清退。公眾之所以對徐景顔廳長讀博保持關注和警惕,也即在於,一旦不幸發生權、學交易,則既損蝕了官員的廉潔,又辱沒了學術的尊嚴,還恐將危及社會公平!(時間:5月4日 來源:楚天金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