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職稱評審醜聞為何公然上演?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7 10:40:05  


 
  說到底,在當前的學術環境中,一些地方的學術理想與學術尊嚴,在現實的學術利益面前,已經迅速貶值,越來越多的人在“你能改變什麼”的懷疑中陷入群體無意識。堅持理想,維護自身尊嚴者,在現有的學術體系中,將被邊緣,這是一種學術“逆淘汰”,而那些迎合“潛規則”者,反而成為紅人。值得注意的是,送錢評職稱的事情在當地並非近年才有,“早在七八年前就已經開始了”。那麼,為什麼直到現在,才被揭露?那些身處其中者,為何視而不見?如果索賄者的行為可恥,那麼,每個送禮者與目睹這一現象無動於衷者,也是同謀。

  目前,湖南省教育廳已表示,要進行調查。在筆者看來,這起事件,不能只是進行行政調查,必須進行學術調查和司法調查,司法機關應在第一時間介入。如果只有行政調查,對當事人的處理,可能只是取消其評審專家資格,而不能根據學術不端事實,取消當事人的其他學術頭銜;另外,如果沒有司法調查,將放縱當事人的違法犯罪行為――評審專家公然索賄,按照《刑法》應當追究刑責。除此之外,湖南還應該以此為線索,展開對高校職稱評審的全面調查。

  高校職稱評審的變異,是學術不端、學術腐敗的冰山一角,起因於學術管理的行政化。出現在職稱評審中的“跑要”行為,也出現在我國其他學術評審、評價領域,包括國家科技成果獎勵報獎、兩院院士最高學術榮譽評審等等。因此,要遏制這種異化趨勢,必須改革現有的學術評價體系,建立學術共同體。就職稱評審而言,應該把評聘教授的權力交給高校――一校聘請某人為教授,其就是這所學校的教授,不聘任就不再是教授,而不像現在,職稱評審帶有行政許可的性質,成為身份的象徵、流動的障礙――在高校內部,則必須將這一權力交給獨立的教授委員會、學術委員會,而不應該由行政機構操作。(時間:5月7日 來源:廣州日報)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