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借“公義”為私欲做偽裝的人,古今中外歷次群眾運動中都存在。
去年8月英國托特納姆騷亂,儘管起因是一名黑人青年馬克•達根被警方射殺引發抗議,但借此一哄而起的搶劫行為,竟導致一億英鎊以上的公私財物被搶劫;
去年6月15日,加拿大溫哥華市“斯塔利”騷亂,起因是該市加拿大人冰球隊在斯坦利杯決賽中失利,但尋釁者卻借機洗劫了市中心多家大型商場,並將財物據為己有。
此次抗議示威活動中,西安、長沙等多個城市都出現了打著“愛國”旗號吃霸王餐、打劫便利店,甚至搶劫首飾、名表的行為,他們都屬於這一類投機者。這些人絕對數量並不多,卻是極富破壞性的一群,是導致“變味”現象發生的最重要腐蝕劑之一。
最需警惕的“變味者”
還有一類人,希望利用群眾運動的聲勢,達成自己的其他目的。雖然此次抗議示威活動中未有權威證據顯示這類人群存在,但還是需要提高警惕。
還需要警惕的一類“變味”參與者,他們對群眾運動的口號、訴求未必贊同,甚至可能有排斥、抵觸情緒,但看到運動聲勢浩大,有相當的輿論影響力,希望“借雞生蛋”,利用這個萬眾矚目、人聲鼎沸的大平台,表達自己平素不便或不能表達的其他訴求。
在這次抗議示威活動中,還未有權威證據顯示有此類參與者,但國外的一些群眾運動中,往往會有他們的身影閃爍。
去年席捲全球的“占領華爾街”運動,以及至今尚未平息的俄羅斯反普京運動,都有這種特色,即抱著利用群眾、利用輿論影響目的參加的某些組織、個人,潛移默化地讓運動本身“變味”為多色彩、甚至“另色彩”。
這類“變味”未必會導致破壞、暴力,抱著上述目的參與群眾運動的人,為數通常也極少,但他們可能會有其政治目的,有周密的計劃和精細的實施方案,表面上看是“隨機”、是“衝動”,實則一切都經過策劃和安排,是“外亂內整”、“外粗內詐”,有時候他們甚至有自己的綱領和組織,是有備而來,謀定而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