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變“懸崖”為“緩坡”
雖然美國在最後時刻達成了預算協議,但機構並未對此表示出過於樂觀的態度。
標準普爾1月2日表示,雖然美國達成了預算協議,但標普有關近年來美國管理和決策穩定性下降、效率降低、可預見性減小的評估依然成立。標準普爾2011年下調美國主權信用評級時指出,美國國會沒有能力達成妥協是下調評級的一個原因。
葛分析師認為,“評級遭下調還會嚴重打擊消費者信心”。她分析,此前,美國消費者信心數據從2012年12月份以來就已經全線走低,原因是“財政懸崖”前景的不確定性使得投資者不敢大膽消費。此外,由於新財政協議提高的薪酬稅稅率,美國民眾的實際收入水平已經開始受到影響,這勢必會在未來進一步打壓消費意願。
她進一步分析指出,在財政政策作了調整的狀況下,美國的失業率可能回升至8%以上。如果此前部分退出就業人口的失業者決定重返勞動力市場,美國失業率將很可能進一步走高,消費者信心將會受到進一步衝擊,並出現惡性循環的局面。
無獨有偶。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在同一天稱,美國政府仍需作出更多努力,以便在不損害仍舊脆弱的經濟復甦的前提下,使其公共財政回到可持續道路上。IMF建議,美國應該盡快批准一項綜合計劃,保證中期內稅收的增加以及社會福利支出的抑制。美國國會迅速上調債務上限、化解減支與預算方面仍然存在的不確定性也是至關重要的。
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重點實驗室主任劉煜輝認為,美國未來一段時間的所有努力只是力圖將“財政懸崖”變為經濟可以接受的“財政緩坡”。但美國政府的財政政策的中長期取向已經明確地指向緊縮:增稅和減赤。“我認為,未來美國財赤收窄的貢獻主要來自於收入端而非支出端。因為在聯邦財政支出結構中,法定支出占比高達60%,壓縮艱難。如果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增強,美國或能夠逐步承受更多減稅退出,財赤將得到實質性改善。畢竟目前聯邦政府稅率水平處於上世紀40年代以來的最低區間。”(時間:1月5日 來源: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