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也無須給那些反對異地高考的家長們扣上“破壞社會公正”的大帽子。在我們這個資源稀缺性的社會,維護自己為數不多的私利無可厚非,向他們提出為整體利益而放棄自身小利益的要求顯然是強人所難,對其予以道德審判。所以,一切的反對與贊成之聲我們認為是有必要的,這至少是各自利益的真實表達,比曾經的“服從分配”要進步許多。
我們認為,破解異地高考困局的路徑不在於剝奪一個個體的利益,給予另外一個個體,而是要破除區域利益的固化,讓所有的孩子都在一個平台上競爭。北京大學在錄取河南的孩子與北京的孩子的時候,是同一個標準的,即個人素質,而非是來自那裡。而現在這種區域利益差距是非常大的。以北京大學為例,根據2011年的錄取數據,每萬名考生中考入北大的比例,安徽為1.27,廣東為1.4,貴州為1.48,河南為1.87,北京為52.5。
所以,我們堅持認為,作為教育的最高主管部門教育部,不能將解決異地高考困局的責任完全下放給地方政府,讓地方政府各自表述。而是應該在高考招生的體制上進行變革,實現高考的“同一個平台,同一個夢想”考生在任何省份參加統一測試,以統一測試成績自主申請高校,高校自主招生。在這個改革上,教育部走得比北上廣地方政府的步子更小。(時間:1月6日 來源:法制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