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福電商城內的小區,一戶商家擺出了高仿鞋與提前打印好的小票。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盧義傑 |
福建莆田曾因為大量產出仿冒名牌的運動鞋,被戲稱為“假鞋之都”。日前,據媒體報道,時至今日,雖經當地政府多次打擊,但假鞋仍然屢禁不止。
“假鞋之都”莆田生產和銷售仿冒名牌運動鞋,已不是什麼秘密了。在利益驅使下,一些代工廠內部員工偷樣品鞋或設計圖紙,轉手高價賣給不法商人。加上當地低廉的原料和人工成本,催生出火爆的高仿鞋產業。
莆田假鞋久凍成冰,冰硬如鐵,形成了龐大的產業鏈。當地監管部門并非沒有打擊,此前曾有過一次燒掉兩萬多雙“名牌鞋”的打假行動。但根基太深,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沒能從根本上鏟除假貨的土壤。
一個地方成了“造假之都”,持續這麼多年,不是什麼好名頭,應該感到恥辱。無論有多少客觀的、歷史的原因,都不能洗去當地監管部門不作為,或是假作為之嫌。真正痛下決心,沒有打不死的假,如果是“假打”,則反而助假,讓假貨成泛濫之勢,做大做強,尾大難掉。
政府痛下決心徹底鏟掉生產和銷售假貨,固然會有陣痛,但從長遠看是好的,只會促使商家轉型自創品牌,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此前,福建晉江也是有名的生產和銷售假鞋之地,不過,現在假貨少了,自主品牌多起來,培育出了安踏、特步、361°、貴人鳥等知名運動鞋服品牌。據了解,晉江市體育產業總產值已突破1100億元,運動鞋服年產量占全球消費市場的25%以上份額。
這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莆田為何不能效仿之?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而當地監管有重要的影響。《南方周末》曾有報道,莆田工商局長林峰認為,對於打假“不能臟水、孩子一起潑”,要在“滅”與“轉”之間,拿捏分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