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教育部會同有關部門先後開展了兩輪清理和規範高考加分工作,已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品德有突出事跡等五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并將指導各地減少地方性加分項目,逐步取消95類地方性加分項目。
高考加分政策的前世今生
我國的高考加分政策是從1978年開始實施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推進素質教育,鼓勵學生全面發展,幫助高校選拔一些有專業需要的特長生,來彌補高校招生制度的某些短板。1987年4月27日,國家教委發出《普通高等學校招生暫行條例》,從此,我國高考加分政策成為一項穩定的高考政策延續下來。
進入21世紀,我國高考加分政策有了一些新的變化。由於我國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在國家統一的政策要求下,還允許各地結合當地情況,制定相應的高考加分辦法。此後,高考加分對象不斷擴大。這導致,至2010年,教育部的加分規定只有14種,全國各地卻有近兩百種的加分規定。
2014年底,教育部等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減少和規範高考加分項目和分值的意見》,要求從2015年1月1日起,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等5項加分項目。這一年高考加分政策開始進入“大瘦身”階段。
2018年3月21日,教育部印發《關於做好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并指出:全面取消體育特長生、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競賽、科技類競賽、省級優秀學生、思想政治品德有突出事跡等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
此次,教育部表示,已取消五類全國性高考加分項目,并將指導各地減少地方性加分項目,逐步取消95類地方性加分項目,并會同有關部門推進少數民族加分更加精確等問題。高考加分政策“瘦身”成效開始凸顯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