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錄而不讀”并不能完全對標找工作中的“放鴿子”,畢竟企業的調整機制更加靈活,而高校的開學時間和教學計劃,很難為個別學生的爽約而更改。如果學校給了某個專業招生名額,卻因為學生棄學而沒有招滿,不僅對其他考生不公平,擾亂導師的教學和科研計劃,還可能影響下一年招錄。如果這種情況越來越多,就應該引起足够重視,并且出台行之有效的對策。
目前,大部分高校對“錄而不讀”學生采取的措施,就是公示取消其入學資格,這當然會有一定的警示和震懾作用。但是,很多學生放棄入學,要麼是找到了工作,要麼是出國留學,不打算再與“無緣的母校”有什麼聯系。對於這些學生,如果只是公示,沒有其他約束措施,那麼對改變現狀沒有太大助益。
要真正體現出對於研究生招錄工作的重視,把每一個招生名額都用在刀刃上,讓有實力、真正有入學意願的考生圓夢,學校和相關管理部門可能需要對考生做出一些誠信約束。比如,如果學生打算放棄就讀資格,必須在限定時間內通知學校,以免白白浪費名額;對那些不事先通知又“錄而不讀”的人,可以進行信用懲戒等。
同時,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也要看到,現有的研究生複試中的確存在一些問題,導致一些人能鑽到空子。如何完善調劑補錄機制,讓學生和高校更加互信,還需要進一步的研判和行動。(來源:楚天都市報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評論員:屈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