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者對預制菜的認知加深,不少“吃貨”表示自己可以接受預制菜,但餐館應提前告知,讓消費者有選擇權,且在價格上應實惠一些。“一些餐館使用預制菜後,連大厨的開支都省了。站在消費者的角度,同等分量的預制菜理應和現炒菜體現出價格差異,否則不劃算。”南寧一位市民說。
完善標准,提升質量
預制菜“走紅”,是餐飲市場供給端與需求端的“雙向奔赴”。一方面,消費者在餐飲選擇上追求高效便捷的同時,愈發重視安全和營養;另一方面,商家也面對著節省成本、提高翻台率等現實需求。當前,預制菜“賽道”十分熱鬧,需冷靜思考如何謀求行業更長遠的發展。
受訪消費者表示,他們對預制菜的主要顧慮是產品質量不穩定。業內人士認為,預制菜屬於食品安全法調整範圍,應按規定制定食品安全標准。廣西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魏萬青說,隨著預制菜市場規模擴大,需要制定統一行業標准,才能確保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半月談記者了解到,當前中國飯店協會、中國烹飪協會等都發布了預制菜團體標准,對預制菜定義、原輔料要求、產品標准要求等作出一系列規定。“現在全國多地出台了相應地方標准。”吳東棟說,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角度考慮,需出台統一的國家標准,加強對預制菜的規範和指導,增強行業自律。
同時,使用預制菜的餐飲單位要做好告知工作,以保障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維護市場公平競爭。
“一般來說,消費者去餐館消費的目的是品嘗現炒菜,而非預制菜。”北京市盈科(南寧)律師事務所律師韋霄雲認為,商家應當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相關規定,將預制菜或現炒菜告知消費者,讓消費者有充分的選擇權,避免不必要的紛爭,實現各取所需、各有所獲的雙贏局面。
此外,預制菜須平衡好“便捷”與“健康”。吳東棟表示,預制菜必須符合健康、綠色、環保等理念,這需要企業下大力氣研發產品,讓預制菜更好地適應市場,讓消費者更好地接納它。(來源:半月談 半月談記者:覃星星、陳一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