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公衆的諸多疑慮,也應當有所回應。諸如預制菜的標准問題,尤其是涉及相關強制性標准、添加劑數量、營養問題等,直接關系到預制菜的衛生安全,也直接影響消費者的信心,是不容退讓的底綫。目前,廣東、山東、河南、廣西等多地政府都提出全面布局預制菜產業,并通過制定出台預制菜發展規劃、籌建預制菜產業園、成立發展聯盟、推出預制菜產業基金等支持政策,推動預制菜產業落地和高質量發展。從長遠來看,推動預制菜的強制性國家標准出台,也應提上議事日程,以進一步規範治理行業發展亂象。
但諸如口感、“鍋氣”、色澤等需求,更多還是要依靠市場的充分競爭實現優勝劣汰,讓消費者不斷提升的品質訴求,成為激發預制菜企業洞察市場風向和提升菜品研發力的動力,堅決夯實食品安全生產基石,也要持續優化冷鏈運輸、菜品口味、生產管控、產品口味等環節;讓餐飲企業在合理兼顧使用預制產品和消費者口碑中,實現獲利最大化。
另有一些問題,則需要在實踐中去探索解決之道。比如8月2日,中消協發布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提到預制菜菜品標識不詳細,外賣、堂食中使用預制菜未告知,消費者知情權、選擇權受到損害。按道理說,告知消費者哪些菜品屬於預制菜,是應當的。但考慮到目前對於預制菜的定義還略顯寬泛、模糊,真要做到告知并不容易。這也印證了出台“國標”和更清晰的行業標准的必要。
預制菜行業要健康發展,離不開全程產業鏈的努力,離不開相關制度政策和監管,也離不開全社會更理性務實的餐飲觀和消費觀。在方便之餘,安全、健康、美味,應是對預制菜的期待和追求,而不是否定和抵制的緣由。((來源:光明日報客戶端 作者:汪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