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指出,除了石家莊外,全國其他地方也有在給農民評職稱的嘗試,其目的就是為了打破常規和標簽,不以學歷、專業、論文或科研成果等為限制,不拘一格降人才,給真正有志於從事農業生產,又有能力通過創業創新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人,提供更多切實有力的支持。只有這樣,懂得技術、擅長管理、積極觸網的新農人,才能在鄉村社會穩得住、扎下根。
通過評定職稱,可以提升優秀務農者的社會地位,而適當有力的獎補政策,還能促進技術的傳播擴散,迭代升級。這些具有熱情和能力的鄉村振興“領頭雁”們,將會發揮示範拉動作用,讓更多人享受到農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惠,搭乘上綠色農業、特色農業、觀光休閑農業、互聯網+農業等快車。
在輿論場上,也有網友認為,農民評職稱并無必要,這也可能制造新的不公平,還有人調侃,農民嘛,還是種好自己的田就好了,不要去追求那些形式主義的東西。
對此,《新京報》文章表示,多年來,在職稱評定問題上,人們鬱積了太多的情緒,也有很多沉痛的體驗。不過,一碼歸一碼,對農民評職稱可以理性探討,但不該抱著冷嘲熱諷的態度,這在一定程度上會消解農民評職稱話題的嚴肅性。
文章稱,可以說,當下農民評職稱,正是鄉村振興背景下,對農民身份的有力回應。有了職稱的激勵,農民也有動力持續提升技能,打通了職業農民的成長之路。同時,此舉也會吸引很多大學生等外部人才返鄉投身農村建設,為鄉村振興拓寬引才之路。
文章也提到,當然,也要看到,城市化背景下,當下農村仍處於人口淨流失的狀態。如何為農村留住人才、培養人才、吸引人才,確實是一個大課題。農民評職稱,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榮譽加持。高級職稱之外,更需要關注的是,如何給予農民更多的技術服務、項目合作、銀行貸款、產品推介、財政扶持等機會,讓農業、農村、農民真正具有吸引力。(來源: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鐘煜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