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韜光養晦戰略有可能隨著國際性的變化而變化,但是基本的原則、内涵乃至精神不會動搖。 |
中評社北京2月9日電(評論員 丘巒)中國在國際上的一舉一動,都引致國際社會的密切關注。在中國實力壯大的時代,中國會不會在國際事務中積極出頭露面,承擔所謂的大國責任?中國長期來都秉持著韜光養晦的策略,從來不願意在國際社會上強出頭,今後這樣的策略會改變嗎?
日前,印度《前線》半月刊最新一期文章分析說,過去,“中央王國”回避在國際事務中扮演與其經濟分量相稱的積極角色。這是因為經濟發展在中國政策的決定因素中高於一切。不在國際事務中強出頭,以免妨礙國內經濟增長,這是長期以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準繩。這樣的評價是很準確的。但是該刊主要論點的立足點不在這裡,該刊認爲,中國正在改變這樣的立場。
該刊文章的觀點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既代表了西方國家的擔憂,也代表了發展中國家的不理解。其中有幾個特別的誤區。
誤區一,認爲中國的外交戰略正在轉向“取代”戰略。該刊文章舉例說,隨著影響在非洲擴散,中國取代了美歐先前的位置,使非洲的現狀發生根本改變。
縱觀當前的國際輿論,以爲中國在東南亞、在拉丁美洲、在非洲,正在取代美國以及西方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地位。“中國威脅論”經久不息,與“取代論”是互成因果的。在中國看來,不存在“取代”的問題,因爲中國堅持這樣的策略:一,和平發展、和諧相處,互相包容。二,開放的,沒有排他性的。三,不干涉内政。這樣做,等於為自己的行爲劃上了紅圈,有不逾越的約束。
誤區二,認爲中國正在國際關係中實施“改變”戰略。印度《前線》半月刊說,北京最終承認其在國際體系中的大國地位,這由中國就國際關係提出的“和諧世界”理念就可見一斑。這個理念未提出解決世界問題的實際方案,但它反映了中國對其影響世界的能力的自信。中國認識到,它如今擁有了能改變世界的實力,因而有必要為其在國際事務中扮演新角色發展出一種理論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