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東盟成員國之間有激烈的經濟競爭。設在悉尼的國際政策研究機構羅伊研究所的專案主任庫克說,東盟實現一體化的一個主要障礙是成員國之間存在經濟競爭,大多數東盟成員國出口類似的産品,比如紡織品和自然資源,而且是面向相同的市場。他說:“除了新加坡之外,幾乎所有東南亞經濟體都在相互競爭。它們之間的關係不是互補的,這一點與歐洲不同,尤其是西班牙、希臘和葡萄園加入歐盟之後,情況更不同了。所以,東南亞各經濟體之間的貿易不多,而是在世界市場上相互競爭,這就使得一體化的益處比較少,而且更難以實現。”
第五,中國大力投資東盟國家,構造雙贏,不可能構成威脅。根據中國商務部的官方統計資料,中國在東盟的總投資去年達到13億美元,其中包括2006年新注入的2億美元。與此同時,中國—東盟貿易額去年打破歷史記錄,高達1608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預計今年將增至1700億美元。到今年底,中國將超過美國,成為東盟最大的貿易夥伴。因爲中國投資太多,對所在國家太好,而產生反華情緒,這樣的邏輯說不通。
有評論者的觀點認爲:中國對東盟一些轉型中的經濟體,仍然代表著潛在的威脅。中國吸走了大量原本會流向東南亞的外國資金;這過程儘管緩慢,但肯定會把東盟在全球生產供應鏈中的地位滑落,中國在供應鏈扮演主導的角色,而東盟卻淪為純粹中國的原料和商品供應者。
這樣的觀點也是站不住腳。中國最吸引國際資金這是定局,但是中國積極與東盟國家建立自貿區,正是要開拓更大更好更通暢的渠道,要把更多的資金引向東盟國家,以達到共同繁榮的目標。中國與東盟自貿區的合作構建,其中一個重大益處,就是有效防止東盟淪為純粹中國的原料和商品供應者。
東盟的整合正在進行,中國正在發揮重大的作用。在富鄰政策的推動下,中國與東盟的關係會好上加好,中國人在東盟國家會受到更加熱烈的歡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