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日本《讀賣新聞》的最新評論說,出於對中國擴充軍力的擔心,美國對中國施加壓力,以實現兩國間的“核對話”。該報稱,早在去年4月,美國就通過美中首腦會談提出,希望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戰略導彈部隊)司令靖志遠儘早訪問美國,但是中國方面卻感到為難,因此這一訪問至今沒有實現。現在,美國政府高官為實現美中“核對話”,正在想更多辦法。
另外,中國“兩會”期間透露出的許多軍事消息也被西方媒體大量報導,日本《產經新聞》、時事通訊社等媒體就報導說,一名解放軍中將在人代會上透露,中國已經開始了製造航空母艦的研究,並具備了在2010年完成建造的條件。這些報導表面上是轉述被採訪者的話,但從標題到行文安排都帶有明顯的渲染。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秦剛8日表示,中國發展包括海軍在內的國防建設力量,目的在於維護國家安全和發展利益,不會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
聲音複雜緣於不適應
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張召忠少將認為,國際上對中國軍事有種種複雜的看法和聲音,背後都隱含著對中國快速發展的關注和不適應。張召忠說,從中國近十五六年的發展來看,我國的GDP一直保持著9%以上的年增長率,中國的經濟發展確實是歷史上最快的時期,中國的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準的提高,包括中國的軍事發展,也處在歷史上最好的時期。總而言之,中國發展快,這是事實,但同時也要看到,這種快速發展的起點是比較低的,是在一個相當薄弱的基礎之上發展的,而與此同時,中國的國防任務卻十分繁重。中國是世界上唯一還沒有完成國家統一的大國,在歷史上遭受過多次侵略,中國還有很長的陸海邊界,鄰國眾多,邊境自然條件和周邊地緣政治環境都非常複雜,所以,中國的國防需求要求中國必須繼續加強國防建設。中國不會因為外界的各種聲音就停止或減慢正常的國防發展,不要忘記,國防現代化是中國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張召忠說,各種對中國軍事發展的擔心都緣於歷史上大國崛起的軍事擴張道路,它們走的都是同樣的線路:先是科技創新,接著把先進科技用於軍事,發展先進的武器裝備,最後用於保護利益和對外擴張、掠奪,把海外的資源和財富搶到本國。這些國家在崛起時,基本上都把國家力量的一半以上投入到軍事上,而中國現在顯然不是這樣。中國發展最令人矚目的還是經濟成就,最大的挑戰還是國內的各種問題和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