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潘錫堂:兩韓戳力於和解的進程,可提供兩岸當局開創雙贏的借鏡。 |
中評社香港3月13日電(作者 潘鍚堂)南北韓第二十次部長級會談日前在平壤落幕,就聯合新聞公報的六項協議達成共識,包括:落實北韓核武問題第五輪六方會談第三階段會議的決議,儘速實現南北韓關係正常化,恢復離散家屬的團聚,同意上半年南北縱貫鐵路接軌試驗通車…等,雙方同時商定第廿一次部長級會談將於五月底在首爾舉行。
陳水扁曾多次強調,大陸應採南韓的“陽光政策”,他願意在不預設前提條件下與中共領導人會晤,甚至促成兩岸復談,惟其出言如風卻無法落實,癥結何在?為何兩韓能,兩岸卻不能?頗值得省思。
在兩韓嚴峻的軍事對峙長達五十餘年間,雙方即使曾有短暫的“總理級”會談,不僅政治上對立,經濟、文化、社會之交流亦付諸闕如,使得雙方敵意甚深,且仍有美軍駐留南韓及北韓試射導彈與進行核試,在在均令朝鮮半島的緊張情勢一觸即發。
兩韓能植基和解、自主、和平與統一的憧憬,拋開敏感的問題,以人道、經濟性議題作為共識基礎,大步邁開和解的道路,這給予兩岸中國人很大的啟示。換言之,兩韓交流與和解的進程,體現了存有不同政治立場與體制的雙方,能在追求和解與合作的目標下,共同致力於排除政治立場的歧異,搭建對話與溝通的橋樑,並且為未來的和平共處與互惠合作奠立基礎,對海峽兩岸應有很大的啟示。
近年來兩韓在南韓“陽光政策”下和解大有進展,除了2000年的兩韓領袖高峰會,簽署“北南共同宣言”成為舉世矚目的焦點,兩韓部長級會談已經舉行廿次,觸及離散家庭重聚,糧食援助與經濟合作,關係正常化等。
反觀台海兩岸,台灣自一九八七年開放大陸探親以來,兩岸文化經貿之民間交流日益頻密,政治的接觸與互動卻遲滯不前,遠不如兩韓已取得可觀的成績,原因在於大陸不承認兩岸分立分治現實及對等相待,迨2000年陳水扁主政後否認“九二共識”益使兩岸僵局難解。
兩韓戳力於和解的進程,可提供兩岸當局開創雙贏的借鏡。兩韓分立分治的過程與背景,雖與兩岸不盡相同,惟其由“零和式對立”走向“雙贏式或對等式互動”的精神則無二致。大陸若能對等看待台灣,扁當局若也能承認“九二共識”,不再提“一邊一國論”,也不再碰觸台海紅線,遂行“法理台獨”,則對於營造和諧氛圍以利兩岸恢復對話與協商,甚至促成兩岸領導人會晤,進而打開兩岸僵局,建立和平機制,相信必有助益。(作者 潘錫堂--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海峽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協會副理事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