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7日電/台灣《中央日報》網絡版今天發表社評指出,“立法院長”王金平的一番“族群”說法,竟然在國民黨中央惹來陣陣騷動;而表態參選2008年“總統”的前台北市長馬英九,也在流彈四射下被迫公開表白,說出了“誰敢說我不是台灣人”這句話。可見族群問題己成為今天台灣社會,特別是政壇上的一個“阿奇里斯的足踝”,誰都不能等閒視之。
社論說,“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面對族群問題近日在台灣社會引發的爭議,我們忍不住要問:“有這麼嚴重嗎?”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人們,有必要如此地劃分彼此嗎?民進黨每逢選舉必玩“族群牌”,但沒想到這把野火郤燒到國民黨身上,讓人對整個台灣的選舉文化感到憂心。民進黨執政己令台灣人民失去了信心,要救台灣,真的要靠國民黨的團結了。
社會學者認為,族群形成的本質是族群意識,這是族群成員對族群的自我認同感。從這個角度看,台灣社會和其它移民社會一樣,存在族群意識並不奇怪,但演變成族群問題,則是值得所有族群的成員深加檢討,尤其是執政的民進黨當局。對民進黨來說,操弄族群意識,製造族群問題,是選戰中最廉價的投資,報酬率高而且不必負立即的責任。但激情過後,付出慘痛代價的郤是無辜的台灣老百姓。
按照政治學者的說法,新興國家在發展的過程中,常常會出現自我認同的危機。為了避免危機升高到危及國家內部的整合,政府領導人無不絞盡腦汁、想盡各種辦法,來促使族群融合。如此,族群問題從“負債”轉化為“資產”,社會呈現的是饒富生機、多彩多姿的多樣化色彩。為了照顧弱勢的族群,有些政府領導人不僅擬定相關法令政策,甚至調整國家利益的內涵,使社會上所有族群的成員共同獲利。
社論表示,民進黨政府運用族群議題獲取政治利益,因此不會在族群融合的課題上善盡執政之責。今天台灣社會出現價值錯亂,人民不知為誰而戰?為何而戰?關鍵就出在族群的撕裂上。我們認為,這個問題不徹底解決,台灣不可能追上全球化的腳步,不可能面對一個競爭激烈的新世紀。
社論認爲,國民黨人站在台灣歷史的轉捩點上,要有力挽狂瀾的使命感,要效法先聖先賢“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精神,把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擺中間,個人的成敗榮辱擺在兩旁。因此,全黨必須團結一致,接受建黨建國以來最重大的一次挑戰,以成功完成二次政黨輪替來撥亂反正,結束今天台灣的亂象。要完成這個重責大任,國民黨人必須先要認清時勢,找出台灣的價值在那裏。如果,國民黨連自己的同志都迷失了方向,還隨著社會的雜音亂舞,則國家真要多災多難,人民也將無所適從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