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4月16日電/中時電子報網路主筆張慧英今天發表文章說,用“台灣”的名義加入世界衛生組織(WHO),很好;用“台灣”的名義加入聯合國,也很好。不如志氣高一點,野心大一點,用“台灣”的名義進入聯合國安理會如何?或者,用“台灣”的名義加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石油輸出國家組織(OPEC)、國際貨幣基金(IMF)如何?
什麼,台灣跟大西洋八竿子打不著,怎麼可能參加北約?而且也不產石油,那里進得了OPEC?國際貨幣基金是聯合國附屬組織,聯合國都進不去,還妄想什麼IMF?
有什麼關係嘛,有夢最美,說說又不花錢,頂多噴幾點口水星子就是了,台灣自己喜歡喊爽,你管!
真的是在喊爽。以前尋求成為世衛大會(WHA)觀察員,這回要改為直接尋求加入WHO。不過,這個策略邏輯倒很特別。成為世衛大會的觀察員已經不容易了,要以更敏感的“台灣”名義成為世衛正式會員更是困難。難度比較低的連試了幾年都做不到,於是就選擇更難的來做?還真是有挑戰精神哪!
沒關係,萬丈高樓平地起,我們相信一步一腳印,終有一天金石為開。不過,請問台灣有什麼比以前更有力的方法管道?有什麼按部就班的措施方案?
掂掂各方的斤兩,中國大陸的力量是比以前更弱還是更強?美國與台灣的關係,在“一邊一國”、“終統”等等風波之後,是變得比較好還是比較壞?
選擇一個更困難的目標,在敵人更強、台灣又得罪了朋友的情況下,採取更困難的方式進行,似乎不是一個合理的作法。不過,話說回來,誰說真的要做了?
看來,這是內部消費用的政治動作。先是搞一連串的國營事業正名,然後大聲說要以“台灣”名義加入世衛,九月再更大聲說要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年底選舉時重新祭出“公投綁大選”,請大家公投要不要用“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之類的,甚至公投看要不要國家也正名一下。用與“台灣”之名有關的各種美麗夢想,凝聚綠色選舉,激化族群對立,只要對勝選有用就夠了,到底能不能加入世衛或聯合國,不是重點。
既然只是做做樣子來催票,當然動作愈誇張愈好,夢想畫得愈大愈好。就像一到選舉時就漫天亂開的支票,有口無心,明知難之又難,仍然拚命講些不切實際的漂亮話,連個像樣的作法策略也拿不出來,卻敢大誇其口。“台灣”啊“台灣”,真是好用的名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