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刊論亞洲安全形勢:中日首現國力相當局面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4-18 12:14:56  



  經濟上的相互依賴

  中日的抗衡中當然還有一個自然的緩和區,這也是亞洲以前所沒有出現過的情況:區域經濟一體化與相互依賴的迅速發展。當日本戰艦在沖繩島追蹤中國潛艇的同時,日本的貿易公司和製造商們也在繼續加大在中國的投資,而且日中貿易現在已經連續第二年超過了日美貿易。南韓的情況也是一樣,15年前兩國建交之前,中韓幾乎沒有經濟往來。同樣東南亞也被納入了中國的經濟發展軌道中,中國與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就自由貿易區的談判促使日本和歐洲也急忙效倣。

  事實上,該地區現在出現了各種各樣的自由貿易區設想,從北京提出的東盟+3(日本、中國、南韓),日本提出的東盟+6(日本、中國、南韓、印度、澳大利亞和紐西蘭,然後逐漸形成泛太平洋的自由貿易),到美國總統布希最近在新加坡提出的亞太經合組織成員成立亞太自由貿易區。現在地區間貿易已經超過了亞洲與美國的貿易額——而經濟一體化的勢頭看來還將持續。

  然而,對於這种經濟一體化的勢頭,還有三個方面值得警惕。第一,以往並沒有經驗表明經濟的相互依賴就能防止戰爭。第二,雖然亞洲地區間貿易可能超過了亞洲與美國的貿易,但是亞洲對美國和歐洲投資與資本的依賴仍然遠勝於成員間的相互投資。此外,亞洲地區間貿易的終端市場仍然是美國,亞洲的生產網路是,各國的產品最後集結到中國完成裝配,然後出口給沃爾瑪或其他的美國商戶。第三,經濟間的相互依賴也是隨著經濟的增長而發展的,而在整個亞洲地區,經濟的增長往往都會帶來日益膨脹的民族主義傾向。

  民族主義

  民族主義在亞洲以前就存在過。日本的現代化,以及後來的凡爾賽公約曾在上海、北京、法屬印度支那和北韓的一些受教育程度高的人中掀起了民族主義的思潮。而到了因特網和資訊高速化傳遞的時代,民族主義就像病毒一樣在整個亞洲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速度傳播開來。亞洲的民族主義有其獨特性,因為大多數亞洲國家都有一種強烈的不完整感。

  不管是中國失去的一個世紀,分裂的北韓半島,日本戰後恢復常態的努力,還是台灣爭取身份的鬥爭,幾乎這一地區的每個國家都極其看重主權的象徵。國旗、邊境、憲法、歷史教科書——這些在亞洲都成了令人擔憂的東西,像這種情況在當今本地區的其他地方或亞洲的過去都不曾出現過。

  儘管民族主義本身還不至於成為開戰的理由,但迄今它已經壓倒了一切的泛亞主義思想,並沖淡了經濟合作與相互依賴所帶來的穩定因素。事實上,我們有理由相信,快速經濟增長和一體化所導致的錯位和不安全感也是民族主義的根源之一。地區自身經濟發展中贏家和輸家出現的速度比任何時候都快,這就使社會上出現了恐懼感和野心的混雜,從而也將在今後催生民族主義情緒。

  民主

  在對亞洲形勢進行評估時,最容易被忽略的一點是民主思想的空前成功。的確,亞洲的民主目前還處於比較混亂的狀態,而且在亞洲模式下經濟發展往往不能馬上帶來政治上的寬鬆和自由。然而,值得一提的是,1945年的時候太平洋這邊還只有兩個民主國家(澳大利亞和紐西蘭),但今天亞洲已經有十幾個(基本上)能履行職能的民主政府。

  此外,那些在民主憲法體系上建立起來的獨裁或寡頭政治的國家正在向更加自由和多元化的民主發展。這種轉變會帶來成長的痛楚。此外,在東南亞,印度尼西亞正在蘇西洛總統的領導下復興民主制度,並重振在東盟中的核心地位。

  民主潮流對地區穩定還是有積極作用的。在亞洲發展中國家,領導人的地位越來越取決於他們迎合日益壯大的中產階級的能力,這些中產階級期望的正是更多政治自由。為了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亞洲的領導者也更多地依賴於外國直接投資,而外國投資者要求的是可預見的政府透明度、執政力和法律法規的健全;在中國,情況尤為如此。

  同時,亞洲發達國家也越來越認識到,設立可預見的投資法規遠比那些模糊的泛亞概念重要。雖然從表面看,“清邁倡議”是一個旨在排除美國的排外性金融組織,但從實質上來看,這是日本和其他經濟更發達的國家在金融透明度和可靠度上對亞洲發展中國家設置壁壘的平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