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迺強:今天青年的問題是他們自小便被縱壞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5-10 15:42:13  


  中評社廣州5月8日電/香港政論家劉迺強8日在信報撰文說,我們這個教育系統是成功的,因為在科學、數學等國際測驗中,香港學生都名列世界前茅。我們這個教育系統也是失敗的,因為系統的產出絕大部份只是高分低能、中分低能、低分低能等不同等級的廢品;家長、教師、雇主們,全都知道這事實。不信,請問我們的富豪、高官,他們的子女那一個是在香港唸書的?少數留在香港唸書的,也大都進了不依港制的各種國際學校和直資學校,時下最流行的是考IB文憑試。我看不出十年,只有窮家子弟才會進入香港的基礎教育系統,考香港的公開試。

  香港的教育投入不小,已佔了政府財政預算近四分之一,比例之高,全亞洲無出其右,全世界大概也數一數二;但卻只是佔國民產值百分之四,低於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百分之六的指引,也低過內地。個中原因,是特區政府是個小政府,卻壟斷了教育,根本消化不了這一大塊。尤其是因為政府壟斷了資源,所以教育模式,跟校舍建築一樣,都趨向單一化,並且都沾染了特區政府的習氣 ,就是十六字訣:「怕字當頭、管理至上、證書主義、將勤補拙」。以教師的大量投入,戰戰兢兢地維持公開考試成積,和避免出事。

  另一方面,戰後嬰兒的後代,基本上都或直接、或間接受史樸醫生(Doctor Benjamin Spock )的影響,是用他提倡的方法,主張愛護、讚揚、鼓勵教養大的。美國右翼人士更指他開拓了「放縱的一代」(permissive generation) 。至今西方的主流都不主張紀律小孩,這也是教署鼓吹「開心學習」的所本。在香港,父母大多根本沒有時間去愛護、讚揚、鼓勵;更多是沒有決心去騰出時間教養下一代,香港的沒出息男性,尤其如此。他們只曉得用金錢來代替時間,以物質來填補慈愛。積極的讚揚、鼓勵,也就淪落為消極的容忍、放縱。

  以二十萬外傭來推算,香港有一半的小孩是由外傭帶大的。我最近在身邊朋友之間做調查,我們的小孩大都在小學四五年級時才懂得自己綁鞋帶,在此之前,那是外傭的工作。在學校也是這樣。我們看韓劇、日劇,都見到起碼在東方社會中,是由學生清潔班房、擦黑板的。在香港,學生從幼稚園開始,就是被侍候的對象,除了上課之外,便什麼都不用做。校方更要誠惶誠恐,惟怕侍候不周,或者出了什麼事,校長和教師要被責難。那即是說,香港這一代小孩,從嬰兒開始,就是被人侍候長大的,是大爺。對他們來說,這是最天公地道的事,侍候不周,他們有權去投訴。

  這種大爺心態,再加上一些學壞了的西方維權思想,便出現了我稱之為「零失誤」歪風。在這歪風底下,個人除了觸犯法律之外,他毋須為其決策和行為的失誤負責,面對不良的後果;個人是零失誤的。而正正因為他的失誤,使他陷入一個不利的境地,他便成了弱勢社群的一員,社會有責任要幫助他們去脫離困境。另一方面,我們不能容忍政府或其他公營和私營服務提供者有任何錯誤,一定要窮追猛打,見血方休。零失誤的要求,使到這些服務提供者在決策時,首要的考慮就是毋須問責,怕字當頭,行事穩當保守,不能出錯;一旦出錯,也能有個說法,而毋須人頭落地。現時再常用的擋箭牌,就是程序。一切按程序辦事,出了錯,是制度的問題,沒有人需要負責。在政治正確的妖風當中,不問結果,只追求程序正確已經到了一個荒謬的境地。

  「零失誤」造就了一代刁民。他們眼光短淺,平日不讀書,不看報,除了社會動態新聞和花邊新聞之外,對香港以外的國事、天下事,基本無知,但卻十分自滿,自以為信息靈通;他們的意見,基本是道聽評論員的途說,而且跟報紙的頭條那麼飄忽。他們除了讀書考試,積累各種證書之外,做人處事,一概不懂,卻從成人社會中學到避重就輕、瞞上欺下、形式主義;甚焉者,更三刀兩面、弄虛作假。他們從嬰兒開始,就是大爺,是消費者。從十多年跟學校的關係,他們習慣了付了錢,就該得到好好的服務。付錢是市民對社會唯一的責任;服務不滿意,還得投訴、抗議。 

  一年復一年,低分低能的,不論窮人富人,父母都盡力資助他們繼續努力讀書,終有一天上大學,當中挫敗的居多。中分低能的,都在讀副學士,今天這批人已漸成規模,而且處於進入大學的瓶頸中,反對派正積極組織他們,且看如何容納他們,不然的話,政府又有麻煩了。至於身處大學校園中的近十萬高分低能之輩,大學已經不再是他們能混過去的職業訓練學校,人數日多,能力整體比他們強的內地學生與他們短兵相接地爭宿位、學位、職位。如果本地生對此新形勢適應得宜,與內地生你追我趕,互相增益,成良性循環,將是缺乏人才的香港之福;但是如果處理不當,一旦形成了本地生與內地生對峙,反對派必定站在本土這一邊,煽風點火,明明好事又會釀成一禍。

  我們這個社會,除了教育之外,投入青年工作的資源也不少,而且實在的說,也多少對香港的穩定作出一定的貢獻。問題是,這些工作都沒有正面針對我在這裡談的問題,錢沒有花在刀口上,所以才出現文初說的,家長、教師、雇主們,全都知道形勢不妙的現象。如果我們的青年不走向尚智、務實、承擔的康莊大道,香港的問題將沒完沒了。

  我們要改變態度,今天青年的問題是他們自小便被縱壞了,而我們今天還在繼續喂飼(spoon feed)他們,這只會使問題變得更壞而已。今天的青年如要成才,他們需要的是激勵、是挑戰、是冒險、是創新。還有,如真要保護他們,我們還要讓他們好好的失敗、受創傷,因為沒有經過失敗和創傷,是不可能成才的。當然,理想的情況是,在成年人能在必要時,能幫他們一把,免他們受過重的創傷,難以恢復。

  荒謬的是,我們這個社會,連對高分的精英,也採取這種態度。我們每家大學,都設了一個等閒是四五十人編制的學生事務處(office of students’ affairs) ,以往學生會的功能,它都替代了。以前學生自己搞的,現在全部由校方的專職人員包辦,從登記到找工作,到舊生活動,娶妻生子,把學生和校友們都侍候得妥當服帖,搞得遠比以前烏合之眾,業餘的弄好得多。這樣一來,校方好看,學生開心,一心準備畢業後做其投資銀行家去了。更荒謬的是,效果如此良好,我是大學校長的話,我也一定會這樣做。只是這樣一來,學生的成長,大學教育當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已經一去不回了。

  家長、教師、雇主們,是時候要花點心思,以新思維,下大力勁,救救香港的孩子了!(救救香港孩子 二之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