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家泉 |
中評社香港5月31日電(評論員 李家泉)台灣民進黨內的“長扁之爭”久矣。所謂“長”,即謝長廷,所謂“扁”,即陳水扁。所謂“長扁之爭”,乃兩人從政十多年來,一直磕磕碰碰,長期存在著明爭暗鬥的“亮瑜心結”。看到台灣近期《壹週刊》所發表的《長扁大鬥法》,深感這種矛盾和心結已發展到一個新階段。
它表現在:如何因應新形勢的變化上。民進黨關於2008年大選候選人的初選結果,與陳水扁所期待的並不同。從種種跡象看,陳水扁似乎是把“寶”押在蘇貞昌身上,而結果卻是謝長廷勝出,一下子打亂了自己的佈局,扁自有難言之隱。對於這一形勢的變化與因應之道,扁有扁的想法,謝有謝的考慮,新的矛盾隨即由此產生。
它表現在:兩人現時的“心境”全不同。陳水扁想的,一是自己在位還有一年,絕不能提前“跛腳”;二是自己卸任以後,怎樣才能避免“牢獄之災”。而謝長廷所想的則是,如何凝聚黨內共識,齊心協力地配合自己來奪取2008年大選的勝利。因而,兩人在未來人事和行動規範上無可避免地會產生分歧。
它表現在:兩人個性和行事風格迥異。陳水扁為人鋒芒畢露,有利必爭;謝長廷則是綿裏藏針,不露聲色。就目前來說,陳水扁最怕的是人心向謝,自己難控大局;謝長廷則唯恐陳水扁不配合,暗中做手腳。五月十二日,初選完後的第一個週末。謝長梃正在郊外踏青,忽然接到電話說:“蘇貞昌已請辭獲准”。謝不覺愕然地說:“怎會臨時變成這樣?”
《壹週刊》的作者在文章的一開端,就寫了這樣一段導語:“謝長廷才剛成民進黨內的新共主,但不甘逐漸變跛鴨的陳水扁,卻迅雷不及掩耳地進行內閣政組,閣揆蘇貞昌也因而請辭下台,但謝事前竟完全被蒙在鼓裏,也因而亂了佈局”。又說:長扁“二人戰略目標殊異,已進入一場主角與配角的新鬥爭”。短短幾句話,是作者對《長扁大鬥法》全文的概括,也是長扁二人“亮瑜心結”的新發展。
5月29日,謝長廷已被民進黨正式確認為2008年候選人。許多人對此並不怎麼感興趣,而所關注的則是兩人在大陸政策或兩岸關係政策上有何不同,誰更好。陳水扁在2000年當選後,成了第二個李登輝;而由於民進黨一向善打“族群牌”,善玩“選舉牌”,萬一謝長梃在2008年又勝出,主導台灣政壇,會不會又變成第二個陳水扁、第三個李登輝?
人們有這種擔心不是沒有根據的。表面看,謝長廷在兩岸關係上,曾說過很多好話,與陳水扁不同的話,諸如“和解共生”、“憲法一中”、“一國兩市”等。但是形勢會變,人會變,政策也會變。變是應該的,問題是“順潮流”變還是“逆潮流”變。當年的李登輝不是講過好幾次“一個中國”,陳水扁不是也多次承諾過“四不一沒有”,而今不也都早已向著完全相反的方向變化了嗎?尤其是“深綠”、“台獨大老”、“台獨基本教義派”們,總是“緊綁民進黨”,而民進黨內的一些人,又總是善於利用“黨的機器”,裹脅著台灣島內眾多的深綠群眾和一部分淺藍、中間群眾。這怎麼能不讓人們為之暗自擔憂呢!
還有,當人們看到台灣《壹週刊》以及其他報刊,在謝長廷黨內初選勝出時,那些有名的“鐵捍台獨”們,一個個與謝熱烈擁抱和狂歡狂喜的鏡頭,能讓他們對台灣和兩岸關係的未來樂觀得起來嗎?
下一步究竟會如何發展,且讓未來的事實或實踐來回答吧!但願我是杞人憂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