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5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的社論說,前“行政院長”唐飛想籌組“台灣前途展望會”,號召中間選民站出來,當然顯示了對藍綠不滿的民意與情緒,一直都存在於台灣社會。只是多次有人嘗試,卻效果有限的收場,這次,唐飛能“愚公移山”成功嗎?
社論認為情況並不樂觀。首先,唐飛未必比以前嘗試過的人,有更好的制高點,畢竟他當過陳水扁的“行政院長”,藍綠兩方都有文章可作。其次,何謂“中間選民”?可能不少人自認中間選民,可是若問及關心什麼政策?對諸項敏感的政策,例如兩岸開放、產業西進等,抱持何種立場?更麻煩的,是如何評價民進黨陳水扁的執政績效?一旦對這些問題表了態,肯定馬上便被冠上“偏藍”、“偏綠”的帽子,屆時,在怎麼自認中間選民,也都沒啥效果了。
何況,所謂“厭惡藍綠惡鬥”之說,也有陷阱。民進黨面對朝小野大困局,解套思維並非釋出權力,坐下來與在野黨協商,而是乾脆以小鬥大,激化衝突,讓藍綠鬥起來,然後據以向民眾顯示,自己執政的無奈。藍營看透這一招,卻又找不出破解之道,只好硬幹不讓你得逞。雙方纏鬥不休,恰好順遂了陳水扁的盤算。於是,藍綠、政黨惡鬥之說,便成了民進黨解套施政無能的藉口。唐飛號召中間選民,若僅僅著眼於此,很可能會被陳水扁“給消費掉”,依陳水扁一貫習性,難道不會跳出來,點頭稱是的說“沒錯,朝野不要再惡鬥了”嗎?
社論指出,想呼籲中間選民站出來的用心,始終值得欽佩。不過,是否應該想清楚,“中間”要的政策是什麼?這些政策,與當前藍綠有無區隔?如果,這些政策理念,部分與綠營契合,部分與藍營接近的話,那中間選民當如何選擇,如何自處?在一對一選舉制度下,中間選民究竟選人,選黨,還是選政策理念?這些看起來很庸俗,卻又左右“中間”影響力的問題,若想不清楚,或說不清楚,“中間”就很容易淪為泛泛之論,怕連“清議”的份量,都未必達到。
“中間選民”議題,真正影響,或許不在明確成為一個團體,而在藍綠兩營的接班人馬與謝,誰先體認“中間”的價值,主動調整腳步,從右或左,往中間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