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美國和臺灣地區的衝擊
邁克爾•蔡斯認為,在部隊現代化,提高作戰理論和改進訓練的先進程度之間的協調作用之下,帶來的結果是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的能力得到加強,從而給美國和臺灣地區帶來了更嚴峻的挑戰。第二炮兵的常規化部隊的現代化的主要目的就是發展必不可少的能力,迅速破壞臺灣地區的防禦,並且阻止、延遲或者攪亂美國武力干涉台海衝突的計劃。第二炮兵的常規性武器庫已經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的30—50枚近程彈道導彈,提高到當前的約800枚近程彈道導彈,並且在導彈的準確性和致命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這一在數量和品質上的提高,意味著在亞太地區的美軍部隊將面臨嚴峻的威脅,更不用說台軍。
事實上,作為迅速增加數量和提高準確性的結果,根據台“國防部”一位官員的說法,解放軍可以在短短10個小時內發動5波次的導彈攻擊,足以癱瘓臺灣地區的通信連接,指揮中心。空軍基地和重要港口(臺北時報,2006年3月8日)這就引發了一個嚴重的問題在台海爆發衝突之時,臺灣地區軍隊是否有能力堅持,直到美軍干預力量抵達台海區域?此外,中國大陸在新型中程彈道導彈和對陸攻擊巡航導彈上的發展,正在加強其地區範圍的常規性打擊能力。並且,在未來的台海危機或衝突中,有可能讓美軍的干涉付出更高昂的代價。
第二炮兵部隊的核力量現代化在以提高戰爭生存能力為重點,目是讓中國的核威懾能力更加可靠,也是中國考慮到美國具有“核力量勢,導彈防禦系統日漸完善和擁有確的常規打擊能力”的情況下的結——將迅速提高核威懾能力作為一重大任務。中國正在努力發展更具戰場生存能力,更可靠的戰略核力量。例如發展公路機動型東風一31型和東風一31A型洲際彈道導彈,巨浪一2型潛射彈道導彈。其實正如一些專家突出強調的,隨著公路機動型戰略導彈和戰略核潛艇的部署,將使得中國有能力達到“對美國大陸實施可靠的最低核威懾”的水準。
中國的核力量現代化,和從地下發射井式發展到公路機動型核導彈,以及新型戰略核潛艇的部署,都將加強解放軍核威懾力的穩定性,儘管解放軍第二炮兵部隊還需要引進新的指揮控制(C2)系統。加強對戰場的控制能力,仍然是在高強度的常規衝突中必須重點考慮的內容。特別是在一場與中國進行的常規戰爭中,美國軍方的策劃者和決策者需要非常細緻地指揮、運轉,儘量避免那些不必要的風險進一步升級,甚至演變成一場雙方都無法承受後果的核衝突。
然而,與此同時,華盛頓也應該注意阻止北京利用核威脅手段達到其政治目的,正如一些中國的分析學者已經建議可以利用核武器阻止——或者至少可以限制——美國軍隊介入台海衝突。(來源:《國際展望》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