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專家解讀胡錦濤軍事思想:慎戰又要敢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14 12:34:31  


軍隊的主要任務是什麼呢?戰時打仗,平時訓練。解放軍兩栖部隊實施登陸演習。(資料圖)
  中評社香港6月14日電/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副院長劉繼賢在中央黨校機關報《學習時報》解讀軍委胡錦濤主席的軍事變革思想,論及中國軍事變革時撰文指出:既不輕易訴諸武力,又要做到敢於應戰。要處理好備戰、慎戰和敢戰的關係,不戰則已,戰則必勝。

  從我國我軍來說,把當代進行的軍事變革稱之為中國特色軍事變革。那麼,如何認識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基本含義呢?概括起來說,就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著眼人類社會技術形態和戰爭形態的重大變化,適應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趨勢,立足中國的國情和軍情,實行品質建軍、政治固軍、科技強軍、依法治軍、科學管軍,以資訊化帶動機械化,以機械化促進資訊化,逐步把我軍建設成為資訊化軍隊,逐步具備打贏資訊化戰爭的能力,更好地為保衛國家安全和維護祖國統一服務,更好地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服務。

  胡錦濤同志對世界新軍事變革和中國特色軍事變革都很重視,就這個問題作了許多重要指示。他主持中央工作以後,新一屆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的主題,就是“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態勢”。

  他指出,我們要加強對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研究,把握趨勢,揭示規律,採取措施,積極應對,不斷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可靠的安全保障。胡錦濤同志主持中央軍委工作之後,就提出要深入研究如何加速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完成好機械化資訊化雙重任務的問題。

  他指出,積極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是我軍現代化建設的一項戰略任務,能不能完成這項戰略任務,關係國防和軍隊建設的全局,關係國家的安全統一,關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實現。因此,要密切觀察世界新軍事變革的趨勢,主動適應世界軍事發展的潮流,從國情軍情的實際情況出發,真正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路子,努力奪取國際軍事競爭的戰略主動權。胡錦濤同志的這些重要指示,為我們研究世界新軍事變革和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踐依據和思想武器。

  學習領會胡錦濤同志的指示精神,結合實際回答“當代世界新軍事變革發展形勢與應對思考”的問題,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兩個字:創新。軍事領域作為競爭和對抗最為激烈的領域,是最具創新活力也是最需要創新精神的領域。依靠創新推進軍事變革,既是當代世界新軍事變革發展形勢的客觀存在,也是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應對思考的必然選擇。那麼,依靠哪些方面的創新推進軍事變革呢?主要的是要依靠技術、思維、制度、作戰、訓練、管理和理論等方面的創新推進軍事變革。

  一、依靠技術創新推進軍事變革

  軍事變革,技術是基礎。恩格斯說過,技術決定戰術,在現代條件下,技術不僅決定戰術,而且決定戰役乃至戰略。
世界新軍事變革的發展,注重依靠技術創新。在推進新軍事變革的進程中,雖然各國的情況不大一樣,但是依靠技術創新推進新軍事變革卻是共同的做法。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素有崇尚技術創新的社會文化傳統,其做法更具有代表性,概括起來是“三個注重”,即注重搶先發展、注重資訊主導、注重民技軍用。

  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同樣需要依靠技術創新。我們不是唯武器論者,相信最終決定戰爭勝負的是人而不是物。但是,我們從來沒有忽視先進武器的作用,一向高度重視尖端技術的發展。依靠技術創新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既是必然的選擇,又是重要的方針。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屬於後發展國家。這就決定了技術創新不能走“搶先發展”、“漸進發展”和“跟進發展”的道路,而是要走“自主式發展”、“跨越式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學習貫徹胡錦濤同志的指示精神,在軍事變革的實踐中創新軍事技術,以創新的軍事技術成果加速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把握好以下幾點是很重要的。

  第一,集中力量自主創新關鍵技術。20世紀60年代,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集中全國的人力、物力、財力和科技力,成功地研製了“兩彈一星”,這就是導彈、原子彈和人造衛星。20世紀80年代以來,多次集中力量,卓有成效地研製了一批“殺手鐧”裝備。但應看到,我國軍事技術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為此,必須在自主創新的基礎上實行重點突破,力求關鍵技術有所創新發展。

  第二,要有選擇有重點地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對於這個問題,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實踐證明,只買別人的東西也是不行的,完全依賴別人的東西是靠不住的。最好的辦法是該買的還是要買一些,但對買來的東西要進行消化吸收和再創新,變成自己的管用的東西。

  第三,在科技強軍戰略指導下完成技術改造。軍隊要實行科技強軍戰略,努力把科學技術融入軍隊的方方面面,使之成為增強軍隊戰鬥力和提高建設效益的推動力,成為滲透于決策、指揮、訓練、管理、保障等各系統的主導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