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據知情人士稱,歐盟考慮提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本意就是,在市場經濟地位“仍有利用價值的時候”將其作為討價還價的籌碼,要求中國向歐洲公司開放更大市場———尤其是在服務領域。曼德爾森就表示,中國應該從歐洲進口更多的商品,特別是讓服務類產品進入中國市場,比如在電信市場方面。
對此,戴炳然表示:“貿易談判本身就是一個相互妥協、相互交換的過程,況且從長遠來看,中國完全開放市場也是遲早的事。”
即便在歐盟內部,也有不少官員認為,中國在市場開放方面已經取得了真正的進步。針對歐方關注的貿易不平衡問題,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本月在布魯塞爾期間就表示,中歐貿易總體是平衡的,歐方雖然在貨物貿易方面存在逆差,但在服務貿易和對華投資收益方面佔有優勢,雙方的經貿利益是總體平衡的。
中國獲認市場經濟地位概率幾何
按照歐盟的最新評估報告,中國在歐方設定的5大標準中,只達到了其中一項。如今歐盟據稱要考慮給予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最終可能性有多大呢?
1998年,歐盟頒佈了判定市場經濟地位的5條標準,概括地說包括政府行為規範化、經濟主體自由化、生產要素市場化、貿易環境公平化、金融參數合理化五個方面。根據歐盟2004年的初次評估,中國只有第二條“在與私有化相關的企業運作中沒有國家導致的扭曲,沒有使用非市場的貿易或補償制度”,即經濟主體自由化的標準得到了認可。在最近提交給中國方面的更新評估報告中,歐方仍重申,中國未能滿足餘下4條標準。
不過,這樣的標準本身就備受質疑,並且在具體執行中,歐盟方面似乎也存在雙重標準的嫌疑。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姚申洪前不久就針對歐方的評估報告指出,歐方設置的技術標準本身就過於苛刻,技術評估過程也有諸多不妥之處。例如,評估報告在資料引用上有失公允,不能平等對待來自中國政府與來自其他渠道的材料等。
商務部研究院的專家梅新育認為,歐盟制定的標準過分糾纏於市場經濟的一些枝節特徵,如貨幣可自由兌換、企業向海外轉移資本和利潤的自由等等。如果嚴格按照這些標準衡量,歐美自己的農業部門也不屬於市場經濟,因為後者同樣享受著政府的巨額補貼。
而在另一方面,對於市場化程度不高於中國的其他發展中國家,如俄羅斯,歐盟卻給予了特殊待遇,認定俄羅斯是市場經濟國家,這也令人對於歐盟的這些所謂“技術標準”的客觀性表示懷疑。
不過,就目前來說,即便歐盟要認定中國是市場經濟,在內部可能還面臨西班牙和意大利等少數國家的阻力,這些國家還對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有關“中國在取得市場經濟地位方面有長足進步”的言論表示不滿。
復旦大學的戴炳然教授認為,與中歐貿易中的另一個難題———武器禁運相比,市場經濟地位的問題相對沒有那麼複雜,不需要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可。“貿易政策只需在歐盟的層面操作,而武器問題則牽涉到太多方面。”所以,從這個角度說,如果歐盟委員會有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意向,最終通過的可能性還是不低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