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二○○八年大選,陳水扁又安排邱義仁擔任“行政院副院長”,直接全面掌控“中央行政”資源,“行政院”更誓言要“每日一利多”,來勢洶洶,“割喉”要“割”到馬英九與泛藍陣營喘都喘不過氣來。
原本一直相信“形象牌”,相信可以靠“文宣”的“空中作戰”、“空優”就能勝選的馬英九團隊,並不是太在意國民黨的“組織”之“地面部隊”的弱勢。但透過一些選舉實務的分析,馬英九方面才驚覺:“基本盤根本不是泛藍大於泛綠,而是泛綠比泛藍大很多!”
馬英九團隊中,不乏許多專研選舉與民調統計的學者,部分成員統計分析自一九四九年地方自治以來,台灣地區的一萬四千個投開票所,五十八年以來的選舉結果,對台灣選民投票的“慣性”有了更細密的解讀。
物換星移 綠營基本盤已超過藍營
根據粗略統計,在台灣約有一五%的選民,一輩子都不投票,有五%的選民,慣例上不投票(除非有重大議題,才會讓他們走出家門)。在一對一的對壘中,約有三二%的選民,必然投給泛藍候選人;約二八%則是必投給“黨外與民進黨”。
扣除這些“基本盤”後,藍綠的消長在剩下的約二○%的“中間選民”,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兩成選民中,約有八%是真正的“策略性投票的中間選民”。他們是一群自有主見,會根據“綜合判斷決定意向”的“理性選民”;另外有一二%卻是“沒有主見,靠派系與樁腳才能動員的選票”。
在過去,由於國民黨的威權政治,八%的理性選民,基於追求民主價值,較傾向支持民進黨與黨外,至於那一二%“樁腳票”,在國民黨過去的“恩庇--侍從”結構中,通常是泛藍的鐵票。
整體而言,扣除永遠不投票的選民群,慣例上,政黨輪替前,泛藍對上泛綠,正好是慣稱的“五五對四五”,泛藍基本盤大於泛綠。
政黨輪替以來,這個結構正在逐漸改變當中。八%的“理性選民”對於黨外與民進黨,有著長期的情感,雖然對當今的執政可能有所失望,但對於國民黨的“半調子改革”依然疑慮。“如果一味相信這些人會因為民進黨執政失敗,就必然投給國民黨,這是自欺欺人,昧於事實。”馬英九團隊中,參與總體戰略設計的人士如此分析,“除非,馬英九能讓這群人相信,馬英九有能力帶領國民黨展現出新思維與新價值。”
而在一二%的“樁腳票”中,國民黨已經失去了行政資源之下,馬英九團隊認為:“基本上民進黨更有優勢掌握,行政資源灑下去,和國民黨的『革命情感』祇好擺一邊囉!”此消彼長,馬英九團隊對二○○八大選的總分析,和一般的認知完全不同。
在馬英九陣營,管控策略大局的核心幕僚指出:“基本上,應該是把馬英九設定在『落後』方,不能再迷信『泛藍大於泛綠』,應該是『綠已經大於藍』,但還有爭取『中間』區塊的空間。馬英九不該是『守』,而是要自居於『逆勢仰攻』來布局。”
在此思維中,文宣戰略上,馬英九推出“馬蕭配”、“新本土論述”、“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尊李登輝”...等等,就是想要爭取那八%選民對馬英九與國民黨“有所改變”的認同。
生存之戰 結合大選與縣市長前途
對於那一二%的樁腳票呢?除了國民黨已經氣息微弱的地方黨組織外,馬英九於是寄望十六個泛藍縣市長,能夠成為他競選的“軍團總司令”。
馬英九方面是如此計算的:首先,泛藍縣市占了十六席,統治人口超過台灣人口七成;加上在“地方制度法”實施後,縣市長已成了各縣市最大實權者。林全擔任主計長時,又將“統籌分配款”、“公共建設補助款”進一步法制化。縣市長對地方,包含鄉鎮長的掌控力,不論是錢與權,都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至於中央以行政資源“割喉”,如朱立倫就認為威力已減弱了。因為四年前的“中央”承諾,選舉後就曇花一現,“被騙了一次,縣市長們也該看透了。”至於鄉鎮長,由於補助款的法制化,“中央出八三%,縣市要配合一七%。”換言之,縣市長依然有控制的方法;更何況,“鄉鎮長天天要見面的是縣市長,不是中央大員。”朱立倫篤定認為,鄉鎮長都會很“務實”。
其次,泛藍縣市長中,馬英九方面則是祭出“生存戰”為號召。如台中市長胡志強、桃園縣長朱立倫等多位縣市長,都已經連任了,下一步的政治前景何在?他們勢必要和馬英九綁成“命運共同體”。馬英九能當選,重新奪回“中央”執政權,這些在二○○九年就任滿的縣市長,才有政治生命延續的空間。至於台北縣長周錫瑋、台北市長郝龍斌,和泛綠縣市中有心參選縣長的泛藍政治人物,則是“提前操兵”,為競選連任提早布局。
更重要的是,國民黨在連戰當主席時代,雖然已有“縣市長會報”,固定和縣市長見面,但多半是“形式主義”,大家排排坐、拍拍照。但早在一年多前,在胡志強的暢議下,馬英九就已經和這些縣市長有了“溫情主義”。
他們在每一次“縣市長會報”的前一夜,就會輪流作東,大家聚餐交流感情,以“平輩”論交,馬英九更幾乎是每場必到,和縣市長的交情深厚,打下了革命情感,現在正是馬英九“動之以情”,發動他們當組織戰“軍區司令員”的時機了。
戰略隱憂 泛藍豪門大院陋習依舊
由於各縣市幅員廣大,狀況不同,馬英九並沒有特別設立“總指揮”,但據瞭解,就交情和全台知名度,以及所掌管縣市內部的穩定度,具有全台知名度,經驗豐富且有“餘力”“馳援友軍”的縣市長,如“馬立強”(馬英九、朱立倫和胡志強)和一些資深縣市長,將會在這場“反割喉”戰扮演著更多的角色。
不過,在國民黨內部,縣市長卻不是國民黨中央權力結構的“要角”,正如同朱立倫所說:“縣市長在黨內的頭銜,最高就是『黨員』吧!”既不是中常委,在黨內聚會也沒有地位。如六月二十四日的全代會中,十六個縣市長都還沒有資格坐在前座,甚至,連上台亮個相,都沒有被安排。
基本上,國民黨還是維持著那個中央黨部“豪門大院”的習性,八、九十歲的“大老主義”充斥,“立委”們更是“中常委”尊位,如今,馬英九改採“老大主義”,想要借重在各地方最有實力的縣市長,那些“大老”能服氣嗎?
因此,馬英九想要對抗邱義仁的“割喉戰”,部署縣市長反制,也很可能會淪為祇是“紙上談兵”的研究案。畢竟,國民黨中央那麼多叔叔、伯伯和爺爺,他們會“放心”讓縣市長這些“小輩”擔綱嗎?馬背上的“包袱”可是很沉重的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