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1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小社論說,解嚴二十周年快到了,很多人難免觸景生情。但是,歷史只會淡化、不會消失,藍綠政治人物千萬不要表錯情,從威權體制的幫凶搖身成為民主鬥士,或用昨日的理想掩蓋今日的墮落。無論哪一種,都只是在消費台灣民主化的成果而已。
七月十五日之前,朝野都將舉辦一系列紀念活動。可想而知,綠營一定會突顯國民黨政府長期戒嚴對民主、人權的迫害,藍營也一定會大力宣揚蔣經國對於台灣民主里程碑的貢獻,外界已可預期“一個解嚴,各自表述”的最後結果。
台灣出現全世界最長的戒嚴體制,雖有其冷戰時期特殊時空背景,林洋港當“內政部長”時更宣稱“戒嚴只實施百分之三”;但是,光是“黨禁”、“報禁”這兩項,台灣人民的集會結社、言論出版自由就已遭到最大戕害,更別說刑法一百條未修改前的動輒入人於罪。
小社論指出,解除戒嚴的最大意義,在於台灣人民終於享有完整的集會結社與言論出版自由、擺脫軍法大審的恐懼與陰霾、走出一黨獨大的“黨國”教育體制。這是台灣人民長期爭取、黨外人士前仆後繼甚至不惜自焚所得來的成果,任何人都應該珍惜。
那些昔日為戒嚴體制大力辯護、直接或間接打壓基本人權者,今日檢討反省都來不及了,哪有資格化身為民主鬥士?而那些昔日高舉革命理想,今日卻快速腐化墮落者,也同樣禁不起歷史的檢驗。在歷史的面前,每個政治人物都應該學會謙卑,否則任何政黨、個人塑造的假象,終究都會被歷史真相拆解與戳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