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美國緣何不擇手段把“中國製造”妖魔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12 14:27:54  



  有人乘機興風作浪

  中美每年商品貿易額高達數千億美元,某些商品確實存在問題,這是事實。但當前密集地對“中國製造”的指責也不乏誇大的成分。

  一般來講,一國“發現”進口產品有品質問題,大致有三種原因:一是產品確實存在品質問題;另一種則是兩國品質標準存在差異;此外,也不排除一些利益集團乘機興風作浪、混淆視聽。

  中國質監局就表示,其實在去年中國輸美食品中,被美國FDA退回的不合格產品比例不到1%,這一數字甚至低於同期中國拒收的美國食品比例。一些美國食品最近就被發現存在細菌超標、霉變和二氧化硫含量過高的問題。至於其他產品,美國製造的汽車或輪胎因品質問題被大規模召回也多次發生。

  此外,FDA日前宣佈暫停進口5種中國水產品的做法,則有矯枉過正的因素在裏面,因為它不是針對具體肇事廠家,而是制裁了所有此類中國產品,這種“連坐”政策並不符合國際慣例。就比如中國即使發現某種美國可樂有問題,但也不能因此禁止所有美國飲料進口。

  在中國輪胎風波中,問題也絕非單純的品質問題那麼簡單。被控輪胎不合格的中國杭州中策橡膠有限公司表示,該公司與提出指控的美方FTS公司此前存在商業分歧,對方有利用訴訟橫加指責、為自己謀利的嫌疑。此外,渲染中國輪胎品質問題,可能也有個別利益團體推動貿易保護主義之嫌——去年美國共銷售輪胎3.07億個,其中40%為進口,中國則是最大的出口國,出口美國3200萬個輪胎。中國的出口肯定也影響了美國部分相關廠商的利益。

  《紐約時報》援引一名中國公司高層官員的話稱,“中國輪胎已經成為國際市場的一支重要力量,許多人都想掐住中國人的脖子。我認為你們應該徹底想想這個問題。所有美國公司都在中國設立了分廠”。

  反華團體借題發難

  借品質問題對進口實施限制,是國際貿易中一種常見的貿易壁壘。在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中美貿易摩擦加劇的大背景下,個別中國商品的品質問題也自然迅速上升為政治問題,一些人更趁機發難,開始妖魔化“中國製造”。這其中,有商家,比如將中策公司告上法庭的美國公司,也比如前面提到的貼“無中國產”標簽的食品公司。但這種靠妖魔化語言來賺錢的做法,明顯也有地域歧視的嫌疑——道理很簡單,沒有一個美國公司膽敢在廣告上說:該產品“無XX州製造”,因為這肯定會掀起軒然大波並會被責以鉅額罰款。

  除有利害關係的商家外,一些反華和反全球化團體也趁機發難。比如美國國內的反沃爾瑪組織,就以此為由頭開始在美國媒體上大做廣告,稱美國人在沃爾瑪花的錢養肥了中國,沃爾瑪的許多產品都來自中國,而許多中國產品都品質不合格。

  但語言最犀利也是最具政治殺傷力的,則無疑是一些對中國虎視眈眈的政治人士。圍繞著中國產品的品質問題,一直主張制裁中國的美國保守派議員找到了新的平臺,開始紛紛發表談話,要求對中國產品實施管制。上月26日,萊文、凱西等四名對華強硬派參議員致信布希總統,稱一些中國公司漠視美國安全法律,聯邦政府應該迅速採取管制行動。多次提出人民幣法案的參議員舒默也對新聞界稱,這一系列有關中國產品品質問題的報道,證實美國確實應該對進口採取更嚴格的管理。另一名民主黨參議員理查德·德賓則誇張地說:“現在已經達到了這種程度,即‘中國製造 ’標簽在美國成了‘危險’的同義詞。”

  對於這種高度雷同的批評中國聲音,公關專家魏因格羅德就表示,這些言論離不開特定的政治背景,中國產品品質不過是一個由頭,“它助長了一些反華團體的聲音。下次再有參議員提出保護主義貿易條款時,將會得到更多的共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