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胡忠信:一群豬腦在台灣掌舵,已駛到懸崖邊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7-20 10:43:42  


  中評社香港7月20日電/《文匯報》今天刊登台灣政治評論員胡忠信的文章說,歷史是回顧過去、掌握現在、展望未來,否則,歷史徒然是“死沉沉的過去”,而不是“活生生的未來”。歷史是現在與過去之間無休止的對話,透過歷史的借鑑,我們回顧過去更深刻,瞻望未來就愈清晰,因此英國哲學家培根說:“歷史使人聰明。” 

  繼續指責國民黨無助民進黨改善形象 

  文章說,台灣實行了三十八年的戒嚴,堪稱全世界最長久的戒嚴體制,人民的思想、言論、宗教、集會結社自由受到了傷害,沒有人會美化或歌頌蔣介石、蔣經國實施的戒嚴體制。一九八七年蔣經國宣布解嚴,開放了黨禁、報禁,台灣人民的生機受到了更大的鼓舞,也奠定了政治民主、市場經濟、公民社會的體制。台灣實行議會全面改選、“總統”直選、政黨輪替,正是來自整體社會力量共同努力的結果。 

  民進黨近日大張旗鼓地舉辦“解嚴二十周年”紀念活動,舉行禁書、禁歌紀念性書展或演唱活動,陳水扁、呂秀蓮、謝長廷更在七月十五日“重回龍山寺”,一行人席地而坐吃“戒嚴包子”。上述種種活動是為了什麼?解嚴已二十年,民進黨已執政七年多,已佔了解嚴以來的三分之一時間,民進黨是要凸顯什麼?是要傳達什麼訊息? 

  國民黨執政五十五年,公元二千年交出了政權,二○○四年又被擊敗一次,人民已對國民黨的黑金政治做了兩次嚴重的懲罰,但是,人民又對民進黨有多少信心? 

  重翻舊帳旨在掩飾執政無能 

  文章指出,陳水扁執政七年多以來,幾乎可說政績乏善可陳,島內經濟不景氣,人民失去了自信,政治惡鬥無休無止,台美、兩岸關係跌到谷底,到了執政尾聲,陳水扁及家人涉案被起訴已民心盡失,他只能喊出“一年當七年用”,用“延續本土政權”做為反撲口號。於是,二二八事件六十周年擴大紀念,蔣介石紀念堂成為出氣筒,戒嚴體制也拖出來批鬥一番。陳水扁不願面對自己執政困境,只好回頭從歷史堆中找材料,把國民黨的舊帳再清算一次。“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國民黨籍“總統”參選人馬英九理所當然成為箭靶,“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一切罪惡非歸給馬英九不可。 

  總歸一句話,為了防止國民黨復辟,最有效的方式就是把國民黨的罪惡再拖出來算帳,族群動員戰可以凝聚民心,也可以轉移焦點,更可以把陳水扁的執政無能藉機擦脂抹粉。美國企業家李.艾科卡最近出版一本書《領導人都到哪裡去了》,嚴厲抨擊美國布什政府,他說:“我們有一群無厘頭的豬腦在國家這條船上掌舵,已經駛到了懸崖邊緣。”又說:“在我們真正進行選舉時所面臨到的問題是:候選人往往訴諸於我們的幼稚面,而非成熟面。”艾科卡所抨擊的,哪一點不適用於台灣? 

 就是因陳水扁不敢面對現狀,才要把大家拖回過去的泥沼,只要大家陷入了泥沼般的論爭,我們就無暇面對現在,也無心思考未來。只要大家仍然陷在泥沼,我們就必然失去了未來,這不正是目前台灣的現狀?英國文豪王爾德說:“當大家陷身在泥沼的時候,總要有人仰望天空的星辰。”台灣都已經解嚴了二十年,有需要再紀念嗎?國民黨都已下野七年,再加以指責能改變現狀嗎? 

  島內政客缺乏政治和解的胸襟 

  文章表示,南非前總統曼德拉在就職大典上,為了展現寬容的決心,特別邀請坐監期間三位看守他的獄卒參加大典,其目的是要昭告世人,南非黑白和解以及向前邁步的意志。捷克前總統哈維爾說:“捷克和平革命的原動力,是一種深沉的人文傳統,這不是蘇聯的坦克所能摧毀的。”曼德拉與哈維爾的胸襟與格局,正是台灣的政治領導者所應努力學習的風範。 

  “解嚴二十周年”紀念活動已過,明天太陽還是要從東邊升起,人民仍然要面對現實過日子。政府存在的目的,就是要營造人民安居樂業的環境,陳水扁所推出的“一周一利多”,以及股市的一片榮景,到底反映了經濟基本面,還是選舉的假象而已?台灣的物價飛漲,石油價格攀新高,中產階級貧窮化,社會邊緣人屢傳自殺事件,這些社會現實豈是政治作秀以及股市數據所能掩飾? 

  馬謝有責任帶給人民希望與願景 

  文章認為,馬英九與謝長廷分別代表國、民兩黨參選“總統”,他們都有責任帶給人民希望與願景,如果繼續糾葛在藍綠對決,人民徒然又回到過去的泥沼,進而失去了未來。除了提出政治和解、經濟發展、兩岸突破的議題與政策以外,馬、謝兩人更應勇於跨越藍綠界線,敢於傾聽異議聲音,與不同立場者進行對話。 

  美國前總統艾森豪說:“領導的方法不是去敲別人的腦袋,那是攻擊,不是領導。”李.艾科卡在《領導人都到哪裡去了》提出領導者的九大要件(開頭均為英文字母C);好奇心、創意、溝通力、品格、勇氣、信念、魅力、能力與常識。台灣不也需要具有上述九大條件的“領導人”,我們的“領導人”又在哪裡?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