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判斷經濟形勢特別是經濟增長速度,不能停留在過去的條件和基礎上,要看到多年來特別是過去四年來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進程加快帶來的環境和條件的變化,要用發展的眼光看,不能靜止地看。
進入新世紀後,中國經濟發展進入到新的階段。消費升級推動產業結構升級,明顯加快了工業化進程。過去四年來,工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由40.5%上升到43.1%,採掘業、能源原材料工業、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產業以及輕紡工業相互促進,快速發展,投資大幅度增加,僅制造業投資就有9萬億元左右,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明顯提高。工業制成品不僅能夠滿足國內需求,還形成了大量出口能力。與之相適應,基礎設施和基礎產業明顯加強。四年累計發電裝機容量增加2.6億千瓦;鐵路營業裡程增加0.5萬公裡,而且隨著提速,總體運能增加;公路裡程增加169.2萬公裡,特別是高速公路增加2萬公裡,綜合運輸體系的協同效應明顯增強。煤電油運緊張狀況明顯緩解,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基本消除,使經濟發展的潛在能力不斷釋放。
進入新世紀後的這幾年,是我國城市化進程最快的時期。過去四年,城鎮化率由40.5%上升到43.9%,城鎮人口新增7494萬人,年均增加1874萬人。城鎮人口和勞動力的快速增長,一方面,有效擴大了社會需求,既包括城市教育、醫療、交通、通訊、食品等一般消費需求,也包括城市住房、基礎設施建設等投資需求。這些需求都擴大了市場的容量。另一方面,源源不斷的勞動力從第一產業進入二、三產業,從農村進入城市,也明顯增強了要素供給能力和供給水平,保証了要素成本沒有過快上升,提高了總供給能力和水平。
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過去四年,一些深層次的體制矛盾逐步緩解。以國有銀行為主體的銀行體系不斷健全,資本充足率提高,不良貸款下降,內控能力增強,銀行在資源配置中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股權分置改革卸掉了困擾資本市場發展的歷史包袱,直接融資能力明顯提高。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的成效逐步顯現,國有和國有控股企業的控制力、支撐力、帶動力增強,盈利能力提高。與此同時,非公經濟快速發展,活力增強。微觀經濟基礎發生了顯著變化,成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強大動力。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標志著我國對外開放進入新的階段。過去四年是我國對外貿易發展最快的時期,進出口總額年均增長29.8%。累計引進外資2374億美元。對外開放度明顯擴大,這一方面有效增加了總需求,也改變了需求結構;另一方面,也提升了總供給能力。在我國出口總額中,2006年,外資企業所佔比重達到58.2%;進口總額中,外資企業佔比達到59.7%。
過去五年,是近三十年來世界經濟快速增長持續時間最長的時期,這既有我國經濟增長的貢獻,也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環境和條件。從今年情況看,世界經濟增長比預期的要好,預計將達到5%。美國經濟增長有望在2.2%左右;歐元區經濟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勢頭,全年經濟增長將接近2.3%;日本經濟快於上年,全年經濟增長大約在2.3%左右;亞太、東歐、拉丁美洲等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經濟大體接近上年的增速。這也是中國經濟增速提高的外部原因。
綜上所述,中國經濟四年多的快速發展是總需求水平不斷提高、總供給能力不斷增強的結果;是不斷克服發展中的矛盾、消除發展瓶頸的結果;是中國經濟活力不斷增強、潛力不斷釋放的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