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代後期重慶得到了中央政府的巨大支援,旨在減少東西部發展不均衡的差距。大量資金投入三峽大壩的建設,鄰省湖北的庫區百萬移民安置也讓重慶擴大了範圍。黃市長說過去十年中80%的增長來自投資(一半是國有銀行和政府投資)。下個十年他希望把投資的貢獻減半,增加消費和出口額三倍。重慶在他計劃中將成為內陸的上海。
大批農村打工者涌入重慶。許多都是拿著竹扁擔在街上閒逛的挑夫,由於道路太陡峭自行車很少見,他們就在陡峭的山路上運輸貨物。這所城市對來自農村的移民來說就像個磁石,這些移民正在改變中國。然而重慶也驗證了如何保持這種流動人口越來越需要謹慎對待。
為什麼這樣?去麒麟村看看就知道了,位於重慶市東北60公里處,這是一片種著稻子,竹子和玉米的廣闊田地。村委會的黑板上寫著本村人口4300。差不多有2000人都外出務工。剩下的都是上學的孩子和上年紀的老人,他們在城市沒什麼工作機會。強體力勞動需要20歲左右的人,但他們都離開了。
當然,他們都去了重慶,很少一部分會為了順理成章的享受各種福利,包括失業金,退休金和醫療保險,教育以及廉價房而轉為城市居民。許多移民則更希望維持他們的農民身份,這樣他們能有一小片土地的使用權:這比那些可能無法兌現的承諾過的福利更有保證,這是更現實的利益。來到城市的許多移民都是暫時性的,許多居民終有一天會回到他們的土地,一些學者不得不承認重慶真正城市化的比例比官方公佈數字要低得多。
市府官員很興奮,6月份中央政府允許直轄市做更廣範圍內改革的先行者。他們希望這能加快城市化進程。細節尚未公佈,但是他們希望在郊區土地管理,社會保險和戶口註冊系統有變化,這些因素決定了你是城市還是農村人。
麒麟村邁步更早。中國官方媒體報道,一些村領導在橘子種植園中允許農民以土地入股。農民可以自由出售他們的土地股份給其他村民,或者在半數持股人允許後賣給任何人。這距離土地私有化還很遙遠,一些人認為私有化是使移民永久離開農村必需的。在30年土地使用期滿後,土地仍要歸還給最早租用的農民。但重慶大學曾國平說當地官員希望中央政府允許重慶延長租期。
一些官員卻玩起數字遊戲。重慶領導層對城市化目標的熱衷促使一些官員編造數據。官方媒體報道,改革城鄉二元戶籍系統的努力,容易使官員簡單的把農民劃為市民了事。一些批評家說城市化目標制又回到了毛澤東時代的經濟學。“應該由市場決定,”北京一個政府智囊團的農民工研究者崔傳義說。對於重慶雄心勃勃的領導人來說,這有些太簡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