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10日電/泰國《世界日報》今天發表題為“亞洲的經濟一體化與中華經濟圈”的社論,最近菲律賓前總統拉莫斯發表了1篇文章,題為“經濟帶動亞洲一體化”,表達出亞洲經濟發展較緩慢的國家如菲律賓,亦期待亞洲有經濟一體化的一天。如是菲律賓亦可順著潮流,拉住尾巴,得到一體化以後,所帶來的生機。拉莫斯指出,經濟一體化,已是全球的趨勢,在全球一體化未完成的一刻,先行區域性的一體化,一體化不只是前進式的,還會有延伸性,由小至大,由弱變強,到了最後,會是國國受惠,人人得益。
社論表示,國與國的對壘,會導致兩敗俱傷,在上個世紀初,是軍事上德國對著英國,文化上是法國對著英國,經濟上是列強相爭,結果導致第2次世界大戰。大戰以後,歐洲各國開始痛定思痛,首先組織歐洲鋼鐵聯盟,繼而組成歐洲共同體,最後成立歐盟,再由西歐為核心的歐盟,變成有東歐參與的歐盟,連到橫跨歐亞的土耳其,亦有機會申請加入。由於有歐盟的組成,歐洲才有分量與美國在國際上平起平坐。
在亞洲,40多年前,先有由美國主導的東南亞條約,由泰國、菲律賓等開始,到上個世紀末,變成不受美國影響的東盟,成員已增至6國,包括泰國、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汶萊,步入這個世紀,已吸納軍人當政的緬甸,社會主義的越南、寮國與柬埔寨,由反共變容共,由單一變多元,由合作到磨合,由矛盾到整合,東盟不只朝前進、向橫延,還往深探。除了涵蓋整個東南亞區域,更加入了中國,變成10+1,現正考慮容入南韓與日本,變成10+3,又自2005年開始,印度對類似的安排感到興趣。因此東盟的版圖,不只伸向東亞,還延至南亞。
社論指出,東盟的最終目標,是建立1個不僅局限於東南亞的自由貿易區。東盟與中國之間的自由貿易區,自2004年開始已經啟動,預期到了2010年會全部完成。到時這個自由貿易區,面積甚至力度,會超越歐盟,當然更跨過北美。但經濟的整合,到底離不開政治的磨合。現存於亞洲的棘手問題有3:第1是印巴的糾紛,可以和談的方式解決;第2是南沙的主權,可用商談的方法解決,以合作開採為大前提,自可國國受惠,皆大歡喜;第3是最頭痛的北韓核試的問題,現正進行的6方會議已有具體進展,北京與北韓,既是戰友,亦是盟友,幕後的疏通,是最有必要,而與美國的檯底交易,亦在所不惜。目前美國與北韓的雙邊會議,又是美國的期待,金正日的夢想。
西德人民跨過柏林圍牆,德國才可統一;韓國人民跨越北緯38度線,亞洲真正的和平才可出現,有了和平,亞洲的經濟才可再走前1步,目前中國的經濟正全速進展,每年有10%以上的增長,亞洲的4小龍,以至剛剛浮現的亞洲4小虎,包括泰國、印尼、馬來西亞與越南,亦正高速向前,每年的增長,預料會超過5%,只有真正的和平出現,才可鞏固經濟的增長。
社論最後表示,還有,無論是4小龍抑或4小虎,有80%以上的資金都是華資,亦等於說,在亞洲,已形成1個中華經濟圈,促成經濟的一體化,在東南亞各國,台資已首先登陸,若再加上新上岸的中國大陸資金,華資已成為主導。兩岸何不在經濟一體化的潮流中,首先進行磨合,才考慮政治能否整合?這又是否台海兩岸關係的一個生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