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1日電/台灣中國時報今日發表社論說,不論是謝蘇配還是長昌配,都說明了政治上一個恆久不變的定律:惟強大外敵才能促成內部團結。誰都知道這個組合打開始就不是謝蘇兩人的最愛,但內外情勢的發展卻讓兩人都沒有“說不”的權利。簡單的說,謝蘇配的促成,除了“勝選”考量,找不到其他更冠冕的理由。
正因為如此,此刻再細數他倆曾有什麼恩怨,或是計較他們先前各自承諾過什麼,都有些多餘。一九八○年美國共和黨里根與布什在初選時的彼此攻伐,簡直可用遍體鱗傷來形容,但里根勝出後沒多久就宣布與布什搭檔,完全不受先前初選恩怨的影響;再看看二○○○年時連宋兩人廝殺得簡直一點後路都不留,最後弄得兩敗俱傷收場,二○○四年還不是照樣肝膽相照的攜手搭配?謝蘇兩人當然存有性格、理念乃至派系屬性上的差異,加上初選時互揭瘡疤的宿怨,林林總總不待外界提醒,他們自己比誰都心知肚明,如果他們此刻都選擇不再計較,願意盡釋前嫌加以合作,外界實也不必替他們多操心什麼。至於選後的權力又會怎麼分配,對他們而言現在都言之過早,反正一切等勝選後再說吧!
社論指出,只不過,謝蘇配也如同國民黨的馬蕭配一樣,待副手的問題落幕,所面臨的實質挑戰,現在才算真正開始。當然,但這兩組人馬所需要克服的障礙並不一樣,謝蘇配已經在“本土論述”上居絕對優勢,毋需再像馬英九那樣去中南部玩什麼“Long Stay”,他們該著重的是,在距離“總統”大選還有半年多的情況下,要怎麼塑造出一種願景,一套論述,來有效說服選民相信他們所許諾的未來四年,要比民進黨過去七年多的執政更好,更值得期待?
要知道,這七年中謝蘇兩人剛好先後擔任過“閣揆”,任期都未滿一年,也都是在政績尚未見突出時就被倉卒換下,謝長廷並沒有足夠的時間踐履他的“和解共生”理念,蘇貞昌也來不及實現他對台灣治安的承諾,他們的上台下台,都與施政績效的政治責任無關,反倒是與彼此在權力槓桿上的位置有關,而這又都是陳水扁介入操作的結果。儘管如此,也並不意味他們就可以充分與扁切割,畢竟過去八年的政績,終究還是有他們的一份,套句流行話,是他們的“共業”。除非他們堅稱過去八年的成績單完全無可挑剔,甚至還能肯定的宣稱:經過這八年的治理,台灣的競爭力增加了、GDP提高了、貧富差距更小了、兩岸關係更平穩了……。只不過,衡諸客觀數據與現實,不論是專家的評比或是民眾切身的感受,好像都不是這樣。
社論指出,或許就是因為這樣,我們才會對謝長廷近日向民進黨中央所提出的“幸福台灣”競選綱領特別感興趣。畢竟在副手爭議正式解決後,民進黨的黨內整合工程應已大致底定,接下來的若干邊邊角角問題都不會再造成什麼干擾。換言之,現在也應是謝長廷將競選主軸整個抓回來的時候了,怎麼說這都是他的選舉,總不能他未來要怎麼做“總統”也要別人替他拿主張吧!
當然,既是向黨中央提案,我們尚不清楚謝長廷所揭示的“幸福台灣”究竟是什麼?未來這個競選綱領總也是要向全民公布的,我們倒是非常希望謝長廷能在這個綱領中,完整呈現他對台灣未來的治理藍圖。譬如說,我們經常聽到謝長廷說他主張“兩岸應開放”,但他卻絕對反對馬蕭配所主張的“兩岸共同市場”,很好,如何在“兩岸共同市場”模式之外,締造一種新的兩岸開放模式,我們真的很想聽聽謝長廷的具體主張是什麼。畢竟謝長廷要證明他與陳水扁不一樣,首要就是不能再操縱“務虛”的政治語言,如果謝也學扁儘是扯些類如“兩岸共同市場就是一中市場”這種話,那也就沒什麼好期待的了。
社論表示,想也知道,從現在開始,會有許多人都想要積極影響謝長廷的競選主軸,包括“總統府”、“行政院”、黨中央、親綠媒體與民間社團等,謝長廷當然得照顧這些人的理念,但最重要的還是,謝長廷得讓大家知道他自己的理念與主張是什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