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對大陸經貿倚賴度,若加上香港轉口貿易,高達近四○%。 |
中評社香港8月22日電/上海海關昨公布與台灣貿易逆差正逐漸縮小。台灣工商時報報道,由於上海是大陸經濟最蓬勃發展的長三角地區的進出口岸,也是台商密集區,其數據頗能反映近期兩岸經貿消長,而逆差縮小背後隱藏的意義,正是台灣賴以為重的對大陸經貿已開始鬆動,並出現向大陸傾斜的危機。
報道說,台灣對大陸經貿倚賴度,若加上香港轉口貿易,高達近四○%,台灣政府基於兩岸政治情勢不明朗和經濟安全,過去曾不斷呼籲台商能分散投資風險,但成效相當有限。
過去台商將台灣工廠設備輸出大陸,以及向台灣採購原物料,使台灣能維持對大陸高額貿易順差,支撐台灣經濟成長。但隨著台灣機械設備廠和原物料商不斷投資大陸,台商在成本考量之下,許多選擇在大陸採購,從上海海關數據可以窺見,今年一至七月的外商進口設備、物品出現負成長,台灣此一優勢正逐漸流失。
報道指出,近期來看,大陸官方今年以來推出一系列抑制外貿過熱發展措施,台商受傷頗重,預料也將波及台灣對大陸的出口貿易;長遠來看,中國大陸與日、韓、東協的自由貿易區如火如荼展開,加深台灣邊緣化危機,台灣若不及早因應,恐怕競爭力將更形惡化。
台商採購轉向滬台逆差縮小
據悉,上海海關昨日公布今年一至七月上海口岸進出口貿易數據,其中對台貿易逆差為四七.六億美元(下同),為上海最大貿易逆差夥伴,但對台逆差金額比去年同期減少一四.九%。專家分析,逆差縮小原因應與台商減少對台採購機械設備和原物料,改在大陸採購有關,值得台灣警惕。
新華社報導,今年七月受到部份商品出口退稅率和進口稅率下降,出口商趕出貨等因素影響,上海海關單月進出口額和貿易順差等外貿數據均創下歷史新高。
上海海關統計,七月份該海關進出口額比去年同期成長三六.四%。當月貿易順差達一三六.三億元,同比大幅成長六二.九%。而受到七月份出口猛增的直接拉動,上海海關一至七月出口增幅由上半年的一八.一%跳升至二一.六%,同期進口額也成長一七.八%。一至七月進出口總額為二八○七.六億元,成長二○.一%。
上海海關數據顯示,一至七月上海海關進口國家和地區的前五名中,台灣次於日本、美國和南韓,名列第四,進口金額為一百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僅一%。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海關去年一至七月從台灣進口額成長高達二五.三%,顯見今年以來,上海海關進口的台灣商品明顯減緩。
台灣工商總會副秘書長蔡宏明分析,台灣與大陸的貿易,有七○%至八○%都是大陸台商的進出口,最新的數據說明台商對大陸的投資已有所減緩;此外,大上海地區工資、土地等投資成本增加,導致許多當地台商遷移,也可能是導致台灣出口至上海海關減緩的原因。
蔡宏明指出,另一重要因素則是台商的供應來源改變,過去台商習慣在台灣採購設備、原物料,近來已逐漸改在大陸採購,例如在昆山地區,根據官方統計,已有九四%的台商選擇在當地採購原物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