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記”成為黨中央最高領導的稱謂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時,全國只有50多名黨員。人員少,事務少,所以中央只設由3人組成的中央局,負責人稱為書記。中共二大、三大,雖然選舉了中央執行委員會,中央機構仍是中央局,負責人稱委員長,到四大時改稱總書記。
中共一大時,將黨的最高領導人稱為“書記”。“書記”在當時是最小的官職,即“書記官”,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文書、秘書。為什麼共產黨會選擇最小的官職作為黨的各級負責人乃至黨中央的最高領導的稱呼呢? 這是因為,中國共產黨為了表示與舊社會決裂的決心,為人民謀利益的決心,決不當官僚,決不做欺壓百姓的老爺,所以才選擇了最小的官稱“書記”,來稱呼黨的各級領導乃至黨中央的最高領導。
五大時,第一次選舉了中央總書記
1927年4月,中共五大召開時,中國共產黨已發展到5萬多人。中央機關僅有中央局已不足以有效地領導全黨。在五大上,第一次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委員、政治局常委、總書記,第一次將決策機關與負責日常工作的機關分為兩個機構。不久,中共中央搬到上海,政治局常委分散在各地領導鬥爭,因嚴重的白色恐怖,不能自由來往於上海。11月,中央成立組織局,負責日常工作,組織局主任先是羅亦農,後是周恩來。這與當時蘇聯聯共(布)的機構分有政治局、組織局是一致的。組織局的職權同後來成立的書記處職權是一樣的。
延安時期第一次用“主席”稱謂
1933年初,黨中央遷入江西蘇區。當時全國蘇區發展到十幾塊,紅軍達30萬人,黨員也達30萬人。僅設一個總書記已難以領導這樣一個大黨,中央書記處應運而生。
中央書記處成立的確切時間,現在已無據可考。中央紅軍長征離開中央蘇區時,將裝文件的擔子挑錯了,中共中央的會議記錄、中共中央向共產國際的報告,都留在了蘇區。紅軍主力戰略轉移後,敵人大肆“圍剿”,根據地丟失,環境險惡,留在蘇區主持工作的項英下令將中央留下的文件全部燒毀,不留片紙。但是,共產國際的檔案應該保存著中共中央書記處成立時間的依據。因為從建黨到1934年6月前,中共中央和共產國際一直保持著電訊聯系。而這部分檔案現在尚未公開。
有關黨史專家認為,書記處最晚在六屆五中全會成立。書記處負責黨中央的日常工作。既然書記處不止一個人,那麼,應有一個總負責人或總書記。遵義會議前是博古,遵義會議後是張聞天。1943年3月,中央機構調整,決定在兩次中央委員會之間,由中央政治局擔負領導整個黨的工作責任,有權決定一切重大問題,政治局選舉毛澤東為主席;書記處則成為根據政治局決定的方針處理日常工作的辦事機關,書記處由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組成,毛澤東為主席,沒有用總書記這個稱謂。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用“主席”的稱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