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6日電/台灣《中央日報》今日刊發社評指出,正當台灣風災水患不斷,農民叫苦連天之際,陳水扁卻在外面大送紅包。面對外界質疑,民進黨政府對以往援外的效益和弊病隻字不談,對受災農民的救助卻依舊斤斤計較,令人不得不火冒三丈。
社評說,陳水扁這次到中美洲訪問,才到第一站宏都拉斯,就大開支票,包括同意五百萬美元貸款、協助興建三億美元的水力電廠與捐贈四萬台電腦與軟體,並將替宏國建造觀光區的纜車與籌建社區醫院。由於相當新台幣百億的水力發電廠興建案,幾乎是歷來曝光的援助與援建案金額最高的一筆,經由宏國總統單方宣佈,不但輿論譁然,連台灣官方都極為錯愕。
社評表示,面對外界的抨擊,台灣“外交部”連忙強調,台灣援外預算金額占GDP的O.一四,與OECD會員國援外預算占GDP平均O.二五到O.三O比較,並不算高,何況台灣在還是“開發中‘國家’”時,就曾接受世界銀行及美、日等國援助多達二十四億美元,“現在台灣既是一個新興工業化‘國家’,應該有能力也應敞開心胸回饋國際社會”。
社評謂,平心而論,台灣既然是已開發“國家”,對於人均所得屬開發中國家的“邦交國”,提供適當的經濟援助,除了表達對“邦交國”人民之善意與友情外,也是善盡國際社會成員的義務,因此援外確實無可厚非。
社評指出,這次事件之所以招致外界抨擊,主要原因是:首先,近來台灣風災水患接踵而至,政府對受害農民補助斤斤計較,以柚農為例,原先答應給予每公頃五萬元救助,後來卻將補助縮水為落果每公斤三元,現在陳水扁揮手一撒就是上億元,何以對本地人如此苛刻,對於外人卻如此大方?難道這就是陳水扁所謂的“愛台灣”嗎?其次,外交必須考慮成本效益。過去七年來,陳水扁出訪十餘次,所到“邦交國”幾乎沒有一個不是雙邊貿易不增反減;政治上對於台灣的支持也不盡可靠,尤其這一次陳水扁最在意的要求“友邦”支持台灣入聯,竟然不能列入峰會的聯合公報,更足以證明,試問,我們為什麼還要繼續做冤大頭?
社評又說,民進黨上台之後,援外預算的手筆還較國民黨執政時期要大得多,但卻並未發生預期效益,主要就是許多金援,最後不是用於當地建設,而是進了政客的口袋,也就是我們並沒有幫到真正需要協助的友邦人民,而是肥了極權腐敗的政府,例如二OO一年陳水扁訪問巴拉圭後,第二年就援助二千萬美元給巴國修建國會大廈,但還未動工,錢就已經不見!更不用提,每次斷交之後,原本的貸款立刻就變成呆帳,連同那些被阿扁趕鴨子上架,前往當地投資的民間廠商的損失,估計七年來至少也有上百億的錢。
社評謂,我們必須指出,宏都拉斯是拉丁美洲最貧窮的國家之一,截至去年六月,外債高達四十二億七千餘萬美元,可以預見,無論投資也好,出資也罷,台電在該地蓋電廠一定虧本,陳水扁答應的貸款也保證拿不回來。更令人擔心的是,宏國總統賽拉亞就職以來,由於貪污腐敗販毒與日俱增,美國正展開制裁……屆時所有金援勢必全部泡湯。試問,屆時要由誰來負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