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28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的一篇特稿文章指出,陳水扁這趟出訪,攤開禮物大清單,洋洋灑灑,金額可觀,不論是在野黨批評的支票外交,或是美其名為投資外交,無非是希望提高“友邦”對台灣的經濟依賴度,以鎖緊雙邊的關係。
但這次出訪,可以看出這些“友邦”其實長期在雙邊“友誼”之外,還有自己國家經濟的因素,左右著彼此“友誼”的“純度”。這些中美洲國家的經濟狀況有賴其他國家奧援,台灣過去適時扮演這個角色,只是眼前的中國大陸,籌碼豈會比台灣少到哪去,面對中國大陸的步步進逼,這套“投資外交”就不曉得到底行不行得通了。
文章指出,包括薩爾瓦多總統薩卡,尼加拉瓜總統奧蒂嘉,都已明白承認,基於國內經濟發展需要,不可能漠視國內民間企業和中國大陸的來往,只是若要進一步發展關係,就得面對中國大陸逼使他們必須和台灣斷交的壓力,但台灣現在對這些國家的意義也在於經貿援助,驟然斷交,未必對他們有利,因此台灣和這些其實在經濟上已經和中國大陸發生綿密互動的國家,繼續維持外交關係,相當程度只是因為彼此利益總和,仍暫時略勝他們站到中國大陸一方所致。
所以,陳水扁與各國元首簽訂的聯合公報,洋洋灑灑14項,有半數以上是“友邦”對台灣經貿援助的要求,台方同意簽字之餘,卻眼睜睜再度看著“台灣入聯”的主張被犧牲掃地出局。電廠、金援、貸款、投資,無所不用其極,卻在“入聯”上處處碰壁,“友邦”的現實考量,更凸顯台灣難堪處境。
文章指出,在“友邦”對“台灣入聯”多半採取迴避性的口頭鼓勵下,台灣和美國又幾乎在此事上反目,過去尚且還有灰色的模糊空間,現已經直接成了“反對台灣入聯”,連過境都落得這種待遇。這次出訪付出的沉重代價,不是上億美金的投資案,也不是體力上的奔波勞累,而是台灣的國際空間在衝撞半天後,卻已猶如被擠到世界邊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