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8月30日電/當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馬英九先生的特別費案一審獲判無罪時,隨謝長廷先生赴外採訪的台灣媒體記者,立即在第一時間詢問謝先生對此判決看法。只見謝先生淡淡地回答,他現在正在從事“外交”工作,不適合對於島內事務多做評論。
台灣中央日報網路報透視集欄目今日刊登文章說,偉哉斯言,在對的場合談對的話題,才能夠真正表達自己的理念,在不對的場合談對的話題尚且不妥,在不對的場合談不對的話題,就更不足取了。偏偏陳水扁老是在不對的場合談不對的話題。
陳水扁在任內出訪拼“外交”多次,每次都會與媒體記者話家長,談的大多是島內事務而不是“外交”空間的開拓情況。此次出訪被質疑亂撒錢時,不但將之與國民黨執政時與馬其頓建交的花費相類比,更向島內媒體記者澄清女兒與女婿未分居。陳水扁風塵僕僕地特別跑到外國去,大談島內事務及家庭事務,看在“友邦”眼裡又作何感想,難道他們都渾然不知嗎?儘管呂秀蓮認為“出訪中美洲頻頻凸槌,負責籌劃的部長、秘書長,都應該負起籌備不週的責任”,不過,台灣過度將“外交”工作當作島內政治消費工具才是頻頻凸槌的主因。
文章指出,中南美洲是與台灣有正式“邦交國家”較集中的地區,台灣理應好好經營。然自民進黨執政以來,只把出訪過境美國的待遇當作“外交”重點,並且每每在外國大談島內事務,作為影響島內政治的工具。既然在上位者不將深化與“邦交國”關係當成出訪的重點,負著籌劃者自然就不會將之當成重點來籌劃,也就不會過度關注“友邦”會否配合演出,頻頻凸槌乃意料中事。陳水扁應該向謝長廷學習,在對的場合談對的話題,注意“外交”工作細緻的部分,不過度將“外交”工作當成島內政治消費的工具,如此才可避免再犯類似的錯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