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9月2日電/聯合晚報今天特稿指出,陳水扁執政進入尾聲,卻在最後一刻,挑動敏感的“台灣入聯”議題,不過,“加入聯合國”應該只是帶動話題的技術性操作,最重要的是“台灣”兩字,陳水扁似乎是有意順理成章讓它成為“國名”,進而確立八年執政沒有白走一遭。
特稿分析,打從“國營企業”正名開始,一直到“台灣桃園國際機場”,陳水扁推動“正名”,過程或許有爭議、有阻力,但始終沒有停止過,並且一路從遮遮掩掩,轉而到直接掀牌。至於“更改國號”,因受限於2000年“四不一沒有”的承諾,無法明著來,只好一再拐個彎,冀望透過象徵方式,以表達實際目的。
包括在具有“國家意義”的護照,以及在“外交部”駐外館的招牌上,於“中華民國”後皆加註“台灣”,政策方向已經相當明確,這些作為,既可以避開“更改國號”之嫌,又可讓“台灣”在習慣成自然下逐漸取代“中華民國”,等於是一種匍匐前進、漸進式的“正名運動”。
就現實論,陳水扁當然知道,這次“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的成功率,現階段來講幾乎是微乎其微,至少在他任內已是件不可能的任務,但“入聯案”只是引信,目前民進黨府院黨全黨上下力推的“入聯公投”,才是一連串動作的核心。
也就是對民進黨,或對陳水扁來說,“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關鍵其實不在“聯合國”,而在“台灣”,亦即欲藉由公投的手段,促成“台灣”成為準“國號”的目的,經過一次公民投票的洗禮,只要結果不會太難看,民進黨往後將可以無所顧忌一切以“台灣”為名,甚至直呼其為“國號”(現在已經差不多如此,就差一個更具說服力的程序)。
因此,即便美國公開反對台灣入聯,表示“台灣、中華民國不是國家”,並指這是朝台獨方向發展,進一步發出嚴正警訊,陳水扁都不予理會,入聯照推,公投照幹,因為“戰場”根本不在那裡,而在“台灣正名”。這已有如陳水扁執政任期的最後賭注,八年功過,很多民進黨人如今只看這一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