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9-03 15:54:28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建設和諧文化,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作為建設和諧文化的根本,就把握住了推進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對於鞏固社會和諧的思想道德基礎,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重視文化建設,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佔領意識形態陣地,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方針。意識形態是文化的核心部分,是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影響整個文化的發展。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就必須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是由中國共產黨在國家政權中的領導地位決定的。任何一個社會,都有它的核心價值體系。但是,國家性質不同,它的核心價值體系的內容也不同。中國是社會主義國家,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馬克思主義是我們党的根本指導思想。這就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旗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世界觀的理論基礎。因此,必須正確處理指導思想一元化和文化多樣性的關係,旗幟鮮明地反對在文化建設領域搞指導思想的“多元化”、“模糊化”。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是提倡文化多樣性的前提,沒有科學的指導思想,多樣性就會失去主導。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是由意識形態的階級性和社會功能所決定的。人們在認識和改造世界、創造和實現價值的過程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社會在長期共同的實踐和認識活動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價值觀念體系。在這個體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導和統領作用的就是其核心價值體系。在社會主義中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就是起指導作用的社會意識形態,對整個社會文化具有支配作用,代表著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前進方向。當前,在各種思想文化相互交織、相互激蕩的複雜背景下,只有深刻認識和正確把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才能抓住社會主義社會的價值需要、價值創造、價值實現的關鍵,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是由維護文化自身的安全所決定的。當今世界是開放的世界,文化發展的趨勢呈現出各國各民族文化交流、激蕩的局面。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我們一方面要積極吸取國外先進的科技文化成果,另一方面要防止西方腐朽的價值觀念、政治模式的影響和滲透,維護我國的文化安全。而要在實踐中正確處理以上關係,就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牢牢把握文化發展的主導權。

  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是由積極應對意識形態領域新挑戰的需要所決定的。當前,我國意識形態領域的主流是積極健康的,但也必須看到意識形態領域的複雜性和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手機等新興傳媒的迅猛興起,思想文化交流呈現出分散性、便捷性和跨國界的特點。世界範圍內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滲透和反滲透的鬥爭將是長期的、複雜的,有時甚至是非常尖銳的。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要採取切實措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進一步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正確理解和把握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科學內涵和基本特徵

  所謂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就是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的思想文化。它融思想觀念、思維方式、行為規範、社會風尚為一體,反映著人們對和諧社會的總體認識、基本理念和價值追求,體現了人們對構建和諧社會的制度安排、政策導向和實踐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內在地需要並將催生出與之相適應的社會主義和諧文化。

  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包含豐富的內容,可以從不同角度進行分析。第一,從人與自然的關係來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追求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文化。和諧文化蘊涵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理念,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這種和諧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要求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在維護人類利益的同時,又維護自然的平衡,確保社會系統和生態系統的協調發展。第二,從人與社會的關係來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實現個性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統一的文化。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發展,而社會的發展最終要歸結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因此,社會主義和諧文化蘊涵人與社會發展相統一的理念,推進人的全面發展同社會全面發展是互為前提和基礎的,是同一個歷史過程的兩個方面。第三,從人與人的關係來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強調人與人之間平等的文化。在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和諧發展主要包括社會分工的和諧和各階層之間的和諧。我們所要構建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它為人與人關係的和諧發展奠定了基礎。正因為社會主義和諧文化蘊涵人與人和諧相處、優勢互補、共同進步的理念,主張在勞動平等、社會生活平等的基礎上,提倡人與人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幫助,引導人們用和諧的思想認識事物,用和諧的態度對待問題,用和諧的方式處理矛盾,因而有助於化解矛盾,最大程度減少思想衝突,增進社會共識,從而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良好社會風尚。第四,從人自身的發展來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是促進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的文化。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發展的終極目標是建立在自由個性發展基礎上的人的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根本目標,把實現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從而最大程度地促進人的內在精神上的和諧發展。

  從上述內容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具有以下幾個基本特徵:首先,它是社會主義性質的文化。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屬於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範疇,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它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社會主義和諧文化作為一種以和諧為核心價值理念的文化形態,反映了人們對和諧現象、和諧本質以及和諧規律的總體思考和認識,包含著對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總體認識和評價,是維繫社會發展的精神支柱和紐帶。再次,它主張和而不同、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和而不同,是社會事物和社會關係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也是人們處世行事應遵循的準則,是人類各種文明協調發展的保證。和而不同反映在文化上,就是要承認不同文化傳承之間的差異,通過借鑒、吸收,求同存異,共同發展。現在,世界上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2500多個民族以及多種宗教、習俗。“夫物之不齊,物之情也。”(《孟子•滕文公上》)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尤其需要在尊重差異中擴大社會認同,在包容多樣中增進思想共識,努力形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使先進文化得到發展,健康文化得到支援,落後文化得到改造,腐朽文化受到抵制,使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高雅文化與通俗文化在交流比較中互動融合、相互促進,使各種文化形式、文化門類、文化形態共同發展。最後,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核心要求是堅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斷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要和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以人為本不僅是經濟建設的重要指標,也是文化進步的重要動力。在文化建設上堅持以人為本,就是把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充分調動人民群眾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使全體公民在“文化享有”上各得其所,在“文化創造”上各盡其能,使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過程成為提高人的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過程。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根本建設和諧文化

  價值觀是文化的核心。堅持什麼樣的文化方向,建設什麼樣的文化,就是堅持和宣導什麼樣的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文化的內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建設和諧文化就是必須緊緊抓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這個關鍵和根本。

  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馬克思主義指導思想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靈魂,決定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性質和方向。建設和諧文化,最根本的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在和諧文化建設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是堅持指導思想的一元化。只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才能有效引領和整合社會思潮,才能保證和諧文化建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才能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供智力支援和精神支撐。歷史和現實告訴我們,只有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正確認識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勢,正確認識社會思想意識中的主流和支流,才能在撲朔迷離的文化現象中看清本質、明確方向。在當代中國,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就是要把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作為黨和國家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持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

  要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強大動力,也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客觀要求。強調樹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主題,解決了和諧文化建設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動力問題。個人沒有理想,便沒有明確的方向,也不會有高昂的鬥志;社會沒有理想,便只能是一盤散沙,就會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面對社會生活日益多樣化、人們的思想觀念日益多樣化的客觀現實,我們尤其需要一個代表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社會各個階層廣泛認可和接受、能夠有效凝聚各個方面智慧和力量的社會理想。這個社會理想,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

  要不斷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傳的精神支撐,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堅持培育和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就把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為大多數社會成員認同和信守的思想品格和價值準則。任何一個民族,要始終走在時代前列,保持其民族精神的先進性,就不僅要弘揚其民族精神,而且要培育其時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是相互交融的,深深熔鑄在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深深熔鑄在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之中,是中華民族能夠以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保證。

  要堅持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社會主義榮辱觀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優秀革命道德與時代精神的有機結合,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的核心內容。把握了這一點,就把握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榮辱觀是人們對榮譽和恥辱的根本看法和態度,屬於道德的範疇,對人的思想行為具有推動、引導和調節作用。正確的榮辱觀,可以引導人們明辨是非、善惡、美醜,形成正確的自我評價,產生正確的價值激勵,滿足正確的自我需求,實現自身全面發展。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直接目的,就是要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適應了思想道德建設多層次的要求,為在當今社會生活中確定價值取向、作出道德判斷提供了基本準則,因而具有強大的整合力和引領力。在全社會樹立和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是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的基本任務。(來源:《求是》雜誌)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